[发明专利]一种可挠性铝合金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8246.3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6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宜;王斌;童天明;谷庆生;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杨静 |
地址: | 23833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挠性 铝合金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挠性铝合金线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行业的突飞猛进发展,线缆的需求正以10~15%的年增长率递增。现在电线电缆行业所用的导线主要是铜和铝,由于铜价高速攀升,为了减少生产费用,世界电线电缆行业提出以铝代铜作为电线线缆导线的方法。目前,我国铝材产能过剩,与此同时,铜材的缺口大需要进口,为了改变对铜材的依赖,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保证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大力推广铝作为电线线缆的导线。
现在,在电缆行业中多采用铝合金导体电缆代替铜导体电缆,常规的铝合金电缆通常采用铝合金绞线作为导体,在导体外挤包绝缘层构成,而铝合金电缆的牵引强度为53MPa,远远低于铜导体电缆的70MPa,使用中常常容易发生断芯的情况。因此,常规铝合金导体电缆存在以下缺点如:机械强度差、电导率低等。此外,经铠装的铝合金线缆柔韧性差,而未经铠装的铝合金线缆存在过于柔软可挠性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挠性铝合金线缆,其重量轻、可挠性好,便于弯曲布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挠性铝合金线缆,包括缆芯、绕包层、金属编织防护层、护套层;所述缆芯由多根导线、金属软管、芳纶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构成,导线包括导体以及依次包覆在导体外部的单面铜塑复合带和绝缘层,导体由多根稀土铝合金线绞合而成,单面铜塑复合带的铜金属层朝向导体;多根导线在金属软管周围纵向布置,芳纶纤维填充于导线和金属软管之间,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至少部分的位于相邻两根导线形成的间隙空间中;绕包层包覆在所述缆芯外部,金属编织防护层包覆在绕包层外部,护套层包覆在金属编织防护层外部。
优选地,金属软管为铝金属管。
优选地,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优选地,金属编织防护层采用芳纶纤维和镀锡钢丝编织而成,其覆盖率在75-90%范围内。
优选地,护套层采用交联聚烯烃制成。
本发明中,在缆芯中部设置金属软管,铝合金导线在金属软管周围纵向布置,并且在导线和金属软管之间设有芳纶纤维,相邻两根导线之间的间隙空间设有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通过缆芯结构的合理设计,当线缆布线时,金属软管的挠性能够降低线缆整体的刚性,使线缆沿某一方向弯曲固定不回弹,使得线缆能够无需其他固定装置而弯曲布置,此时,导线所受的应力通过金属软管和导线之间填充的芳纶纤维被有效地减轻,同时,相邻两根导线之间设有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通过弹性形变分担相邻导线远离中心区域部分所受的应力,并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保护导线,以降低导线折断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芳纶纤维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均为柔性材料,并且防护层采用金属编织结构,保证了线缆的柔软性且不影响线缆的可挠曲性;采用稀土铝合金线绞合成导体,并在导体外包覆单面铜塑复合带,其铜金属层朝向导体,利用金属导体的趋肤效应,提高了线缆的导电能力、耐腐蚀性,同时减轻了线缆的重量,便于线缆布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挠性铝合金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挠性铝合金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挠性铝合金线缆,包括缆芯、绕包层5、防护层6、护套层7;
缆芯由六根导线1、金属软管2、芳纶纤维3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4构成;
导线1包括位于中部的导体11,导体11由多根8000系稀土铝合金线绞合而成,导体11外部包覆单面铜塑复合带12,单面铜塑复合带12的铜金属层朝向导体单面铜塑复合带12外部包覆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3;
六根导线1围绕铝金属软管2纵向布置,芳纶纤维3填充于导线1和金属软管2之间,热塑性弹性体材料4至少部分的位于相邻两根导线1形成的间隙空间中;
绕包层5包覆在所述缆芯外部,金属编织防护层6包覆在绕包层5外部,防护层6采用芳纶纤维和镀锡钢丝编织而成,其覆盖率在75-90%范围内,护套层7包覆在金属编织防护层6外部。
在具体实施中,防护层6的覆盖率为75%、80%、85%、90%,优选为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8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翼式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直立式燃气取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