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8017.1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1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北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G02B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搭载了能够从近点至远点进行对焦的泛焦摄像装置的内窥镜装置、搭载了能够变更焦点距离来取得接近观察中的放大图像的摄像装置的内窥镜装置等。
就焦点距离可变更的内窥镜装置而言,如图8示出的内窥镜装置的位于探头的前端部的摄像装置的剖视图那样,广泛使用凸轮轴81作为驱动机构。根据该摄像装置,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83、中间轴85等传递到凸轮轴81来驱动该凸轮轴81旋转。对透镜87、89进行保持的透镜保持构件91、93轴支承于凸轮轴81,且具有插入凸轮槽95、97中的销99、101。
当凸轮轴81被驱动而旋转时,销99、101沿着凸轮槽95、97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通过上述销99、101的移动,使得保持于透镜保持构件91、93的透镜87、89分别移动到光轴方向上的期望的位置处。
这样,若使用形成有凸轮槽的凸轮轴81来作为使透镜87、89移动的机构,则内窥镜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变得困难。即,若使凸轮轴81小径化,则插入凸轮槽95、97中的销99、101有时会固接在凸轮槽95、97中。另外,若使凸轮轴81小径化,则无法充分地确保凸轮槽95、97的深度。
因此,作为在不使用形成有凸轮槽的凸轮轴的情况下使透镜移动的示例,已知有使凸轮轴的端面沿着凸轮轴的圆周方向倾斜,使固定于透镜保持框的销与该端面抵接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就该结构而言,当凸轮轴旋转时,销和透镜保持框的位置沿着凸轮轴的端面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使透镜沿凸轮轴向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82615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技术主要适用于摄像机,并没有考虑适用于内窥镜装置那样非常小的光学系统的情况。因此,将专利文献1的结构适用于内窥镜装置的话,需要下功夫研究以实现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焦点距离的变更及用于实施焦点位置调整的透镜移动,且容易小型化的内窥镜装置。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包括透镜组、透过上述透镜组来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摄像元件,其中,上述透镜组包括沿上述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移动自如的至少一个可动透镜,上述内窥镜装置具备:旋转构件,其设置在从上述被摄体侧观察时的上述可动透镜的半径方向外侧,以与上述透镜组的光轴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自如;旋转驱动部,其驱动上述旋转构件旋转;可动透镜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可动透镜,且具有与上述旋转构件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部;施力部,其对上述抵接部向上述旋转构件中的抵接部位施力,上述旋转构件包括:圆柱状的第一部分,其沿上述光轴方向延伸;圆柱状的第二部分,其直径比上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从上述第一部分的上述被摄体侧的端面向上述被摄体侧突出设置且沿上述光轴方向延伸,上述第一部分的上述被摄体侧的端面包括与上述抵接部抵接的被抵接面,上述被抵接面包括以上述第一部分中的上述光轴方向上的任意的位置为起点时的距上述起点的在上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沿着上述第一部分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变化的面,上述可动透镜保持部沿上述光轴方向移动自如地嵌合于上述第二部分。
“对任意的构件向任意部位施力”表示维持将任意的构件朝向该任意部位压靠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焦点距离的变更及用于实施焦点位置调整的透镜移动、且容易小型化的内窥镜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位于探头的前端部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位于探头的前端部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旋转构件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旋转构件的从两个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状态变更焦点距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变形例中的旋转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其它变形例中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内窥镜装置的位于探头的前端部的摄像装置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1 旋转构件
11b、11c、11d销抵接面
11e、11f限动面
12 旋转轴
14 可动透镜保持部
15 销
16 弹簧
17 前端侧支承部
18 后端侧支承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8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显示装置、冷却单元和冷却方法
- 下一篇:液面检测方法、装置和免疫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