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溜桩之后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7807.8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飒;王耀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之后 桩基 承载力 方法 | ||
1.一种确定溜桩之后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进行静力触探原位试验,以获得初始探头锥尖阻力qc′、侧摩阻力fs以及孔隙水压力u;
2)依据步骤一)中的数据绘制桩位处土体深度-探头修正锥尖阻力qc、侧摩阻力fs以及孔隙水压力u的曲线图,其中,qc=qc′+u(1-η),式中η为探头面积修正系数,根据静力触探结果图检查并筛选数据;根据参数qc和fs划分土层,并完成地质勘查报告;
3)依据美国石油学会API规范进行桩基的设计,得到桩基设计的最终入泥深度d,桩基外径D以及桩基内径Di;
4)进行打桩施工,得到溜桩结束时的深度H;
5)计算溜桩后的桩基承载力:
按照现有的API规范,桩基承载力Qu由桩侧摩阻力Qs及端阻Qp两部分组成,即:
Qu=Qs+Qp=ΣfiAsi+qpAp (1)
其中,fi、qp分别为单位侧摩阻力和单位端阻,Asi、Ap分别为桩侧表面积及桩端表面积,Asi=πDhi,Ap=π(D2-Di2)/4,hi为对应段桩基高度;
5.1)考虑溜桩对承载力的影响确定单位侧摩阻力:
5.1.1)将溜桩对桩单位侧摩阻力的影响分为三个区域:
z/H<0.5时,为完全影响区;
0.5≤z/H≤0.8时,为部分影响区;
z/H>0.8时,为无影响区;
其中,z为任一深度值,H为溜桩结束时的深度;
5.1.2)确定三个不同区域的单位侧摩阻力:
5.1.2.1)完全影响区:
fi=2kPa
5.1.2.2)部分影响区:
5.1.2.2.1)当z/d≤0.5时,d为桩基最终入泥深度,
砂土:
其中
粘土:fi=(qc-σvo)/k1 (3)
其中k1=12+14.9log((qc-σvo)/σvo′)
式(2)中,qc为探头修正锥尖阻力,D为桩基外径,Di为桩基内径,h为考察点与桩端的竖向距离,δcv为通过恒体积剪切试验确定的桩–土界面摩擦角;式(3)中σvo为总的上覆土体压力,k1为经验系数,σvo′为上覆土体有效应力;
5.1.2.2.2)当z/d>0.5时,fi=2kPa;
5.1.2.3)无影响区:
fi的确定方法砂土中同式(2),粘土中同式(3);
5.2)确定单位端阻qp:
砂土:qp=qc(0.15+0.45Ar) (4)
其中
粘土:qp=(qc-σv0)/k2 (5)
其中k2=NKT/9
式(4)中,qc为探头修正锥尖阻力,D为桩基外径,Di为桩基内径;式(5)中,σv0为总的上覆土体压力,k2为经验系数,NKT=(qc-σvo)/Su,Su为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
5.3)将步骤5.1)确定的单位侧摩阻力fi和步骤5.2)确定的单位端阻qp以及桩侧表面积Asi和桩端表面积Ap代入公式(1)即可确定溜桩后桩基承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78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