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隧道间防爆隔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7386.9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9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03 | 分类号: | E21F17/103;E21F5/00;E21F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防爆 隔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隧道间防爆隔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的大发展,在山区修建的隧道数量大量增加,其中在山区长隧道(铁路隧道长度大于3公里、公路隧道长度大于1公里)、特长隧道(铁路隧道长度大于10公里、公路隧道长度大于3公里)的占比很大,大大改善了运营条件。而对于隧道在运营期间的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一般设计为两座并行的隧道,分别担当两个方向的运输,如其中一座隧道发生事故、火灾、爆炸等情况时,另一座隧道可以维持通车,同时通过两座隧道间的联络通道,起到救援、疏散的作用。因此在联络通道中一种开启方便、同时又能防爆隔烟的隔断设施至关重要,这样才能避免一座隧道内发生的灾害殃及到另一座隧道,同时人员又能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启方便、能防爆隔烟的两隧道间防爆隔断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两隧道间防爆隔断结构,其特征在于:
于两隧道间联络通道的两端、联络通道本身衬砌的里端设置加强内衬,加强内衬里端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门框墙,钢筋混凝土门框墙上设置有预埋钢制门框,预埋钢制门框上安装有防爆门;
钢筋混凝土门框墙上方横置有加强配筋暗梁,加强配筋暗梁上方至加强内衬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灌注的顶部空洞封堵;
钢筋混凝土门框墙底部设置有小人字坡砂浆层。
顶部空洞封堵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机的风机预留素混凝土衬砌。
加强内衬沿联络通道方向的范围为3-5米。
小人字坡砂浆层沿联络通道方向的范围为1.5米。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施工及安装方便,在距一座隧道适当位置的联络通道内设置隔断结构,每个通道内设置两处。将设置隔断结构处的联络通道加强一层钢筋混凝土内衬,设置门框墙,通过预埋钢制门框安装定型防爆门,防爆门满足抵抗根据隧道运输货物类型类型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防爆门门扇为单扇,向冲击波来波方向立转开启,门扇和闭锁均为手动启闭。门框上部设置加强配筋的暗梁,其上空洞采用钢筋混凝土封堵。门扇上必须醒目标明门扇开、关方向和闭锁手柄(或手轮)开、关方向,可单人开启。所有型钢材均做防锈处理,具有施工简单、检修方便、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B-B剖面图。
图中,1-联络通道本身衬砌,2-钢筋混凝土门框墙,3-加强内衬,4-预埋钢制门框,5-防爆门,6-加强配筋暗梁,7-顶部空洞封堵,8-小人字坡砂浆层,9-风机预留素混凝土衬砌,10-电力电缆槽,11-水沟,12-通信信号电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隧道间防爆隔断结构,于两隧道间联络通道的两端、联络通道本身衬砌1的里端设置加强内衬3,分别靠近两座隧道适当位置,加强内衬3沿联络通道方向的范围为3-5米。加强内衬3里端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门框墙2,钢筋混凝土门框墙2上设置有预埋钢制门框4,预埋钢制门框4上安装有防爆门5,要做好密封。
钢筋混凝土门框墙2上方横置有加强配筋暗梁6,加强配筋暗梁6上方至加强内衬3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灌注的顶部空洞封堵7。钢筋混凝土门框墙2底部设置有小人字坡砂浆层8,沿联络通道方向的范围为1.5米,防止水、油由高隧道溢向低线隧道。顶部空洞封堵7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风机的风机预留素混凝土衬砌9。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73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换设备及电子锁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变电运行巡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