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7013.1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0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肖林辉;金海元;丘晓宏;王朝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体探测技术已日趋成熟,在空调器上运用人体探测技术,空调器可以感知室内的人体,自动控制空调运行。同时,由于探测技术的应用,使得空调器也具有防火报警和防盗报警等功能。
人体探测技术一般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以红外传感器为例,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数据处理的一种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等优点。由于红外线穿过塑料件时红外线会衰减,空调器上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空调器的检测精度。因此,红外线传感器工作时一般裸露在空调器的外面,不能有塑料件的遮挡。
但是,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其他探测器长期裸露在空调器的外面会受灰尘等污染,影响探测器的检测,影响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探测器长期裸露在外容易受灰尘等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探测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探测器配合的通孔,探测器具有对应通孔的第一位置以及偏离通孔的第二位置;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探测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转动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探测器安装在转动件上;第一减摩件,设置在第一支架和转动件之间。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转动件的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第二减摩件,设置在第二支架和转动件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连接在第一支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减摩件包括多个第一滚珠,第二减摩件包括多个第二滚珠。
进一步地,第一减摩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架,多个第一滚珠可滚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第二减摩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架,多个第二滚珠可滚动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滚珠配合的第一滑槽,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安装在转动件上,支撑座具有与第二滚珠配合的第二滑槽。
进一步地,转动件上设有安装探测器的插槽,转动件上还设置有挡片,挡片位于插槽的一侧,探测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挡片封堵通孔。
进一步地,转动件上设置有弧形齿条,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和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上的齿轮,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探测器为红外线传感器或者摄像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置有与驱动探测器的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探测器具有对应壳体上的通孔的第一位置以及偏离该通孔的第二位置。这样,当用户开启人体探测功能控制程序时,驱动装置驱动探测器移动,使探测器位于与通孔对应的第一位置,这时能够保证探测器的正常工作。当用户关闭人体探测功能控制程序时,驱动装置驱动探测器移动,使得探测器位于偏离通孔的第二位置,这时探测器隐藏到壳体内,有效地避免了探测器不工作时裸露在外容易受灰尘等污染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探测器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面板和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空调器的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驱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的空调器的探测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2的空调器的探测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通孔;20、探测器;30、驱动装置;31、第一支架;311、第一滑槽;32、转动件;321、插槽;322、挡片;323、弧形齿条;33、第一减摩件;331、第一滚珠;332、第一安装架;34、第二支架;35、第二减摩件;351、第二滚珠;352、第二安装架;36、支撑座;361、第二滑槽;37、电机;38、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70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l3BC3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粉煤灰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