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底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6870.X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0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陆赛峰;徐涛;王磊;李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三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00 | 分类号: | F28F2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孙艳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塔 新型 底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闭式冷却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闭式冷却塔是一种目前在钢铁冶金、电力电子、机械加工、空调系统等行业被广泛使用的冷却塔,其也常被称作蒸发式空冷器或密闭式冷却塔。闭式冷却塔主要是将管式换热器置于塔内,通过流通的空气、喷淋水与循环水的热交换来保证降温效果。由于是闭式循环,其能够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很好的保护了主设备的高效运行,提高了使用寿命。而外界气温较低时,可以停掉喷淋水系统,起到节水效果。但是,目前的闭式冷却塔虽然整体上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要,但是还是会生产、组装和使用等多个方面产生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也促使得人们对于闭式冷却塔的创新从未停步。
而目前的闭式冷却塔中,其内部由于安装有大量的部件,且其底部也加装有水槽,因此其底部所承受的重量也较大,在长期使用后极易出现底部面板的下沉和变形等现象,特别是在吊装运输时,其还会受到向上的拉力,此时更易使得底部面板出现变形等现象,从而使得闭式冷却塔的使用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底板的下沉和变形现象的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底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底板结构,其包括与所述闭式冷却塔的各个侧板相互连接的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上设置有多组等距排列的板体组件,各个所述板体组件包括:
第一板体,其呈C字形,所述第一板体的开口朝下、其背部与所述底板本体固定连接;
至少一第二板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槽体内,所述第二板体呈C字形且其开口处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折弯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开口朝下所述槽体的底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槽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本体上还设置有多组等距排列的第二板体组件,所述第二板体组件相交于所述板体组件设置,且所述第二板体组件具有个所述板体组件相同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呈H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板体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连接有底板,所述两端的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的开口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延伸形成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的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折弯部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折弯部的两个矩形体,所述两个矩形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矩形体。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矩形体和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底板上安装了包括有第一板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板体的板体组件,其中,第一板体呈C字形,并且其开口朝下、其背部与底板本体固定连接,第二板体设置于第一板体的槽体内,该第二板体呈C字形且其开口处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折弯部,第二板体的开口朝下槽体的底部且其折弯部与槽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该板体组件,使得底板可以经受住来自上下等多个方向上的受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不会产生由于向下的压力或者向上的拉力所带来的对底板的下沉、变形等现象,提高了底板的使用寿命,也使得其对整个闭式冷却塔的支撑更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底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底板结构中板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底板结构中板体组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侧板 2.底板本体 3.板体组件 31.第一板体 311.槽体 312.折弯部 32.第二板体 321.折弯部 33.第三板体 331.底板 34.第四板体341.第一矩形体 342.第二矩形体 34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三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三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68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