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双端面加工机床出料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3318.5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殷业;刘传勇;胡海东;刘庆玉;刘传磊;庞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0023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端面 加工 机床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工业化生产的产线技术领域,涉及轴承自动生产线中的双端面加工工艺的出料自动检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双端面加工机床出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加工工艺需要通过加工机床对轴承进行表面的粗加工和精细加工,即对轴承内圆和外圆以及侧圆环进行磨削,以达到标准构件的精度水平。其中,在轴承零件通过双端面机床(仅对轴承侧圆环进行双面磨削加工,或水平放置状态下的上下圆环平面)进行一步加工后,往往会有部分轴承零件不符合要求,比如会有部分零件因磨削程度不够,尚留有加工余量,需要二次加工。
传统的通常做法是设定合格率,通过机床操作员抽样检测。对于部分需求较高的产品,则需要机床操作员逐个测量轴承零件加工后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若逐个检测则耗时耗力,虽然可以检测出所有不符合要求的零件,但往往因为加工效率的限制难以实现;而抽样检测则因为可能漏掉不符合要求的零件,导致整体加工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轴承双端面加工机床产品需要手动检测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且存在漏检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实现自动检测的轴承双端面加工机床出料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轴承双端面加工机床出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双端面加工机床出料端连接的输入导轨,用于测量轴承尺寸的测试皿,第一输出导轨和第二输出导轨;其中输入导轨包括用于将轴承的滚动状态导向为沿端面滑动状态的导向单元;所述测试皿包括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输入端与输入导轨相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用于输出合格轴承的第一输出导轨和用于将不合格轴承输送至双端面加工机床入口的第二输出导轨相连接;测试皿还包括托盘、测试组件和转运组件,所述托盘用作暂时存放测试中的轴承,转运组件包括与测试组件相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测试组件的输出结果控制转运组件将轴承转运至对应的测试皿输出端。
进一步的,导向单元为一段螺旋状扭曲导轨,所述导轨与机床出料端连接处的底部逐步延生扭曲为导轨侧壁。
进一步的,导向单元包括导轨和挡板,挡板与轴承在导轨中的运动方向成20°至60°夹角安装于导轨平面上方。
进一步的,上述挡板采用橡胶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测试组件采用光电探测组件,输出开关信号以控制转运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轴承双端面加工机床出料检测装置通过采用输入导轨导向单元实现测试装置与机床出料口的对接并实现自动进料,设计的测试皿结构实现了对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自动分流,用于输送不合格产品的导轨与机床输入端再次连接,实现了次品的再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设备提供轻松且易行的操作,使轴承双端面出料环节实现高效率全自动化,也提高加工精度。减少了人工人力,增加了轴承加工精度和质量,减少重复二次加工的数量,实现轴承双端面加工出料的自动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轴承双端面加工机床出料检测装置工作流程图;
图2为双端面加工机床输出导轨输出轴承的原理图示;
图3为双端面加工机床输出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料检测装置连接机床输出导轨实现轴承导向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皿连接输入输出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轴承加工中双端面机床出料口的自动检测并找出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减少人工人力,增加轴承加工精度和质量,减少重复二次加工的数量,实现轴承双端面加工出料的自动化管理。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而设计,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材弯曲成型设备
- 下一篇:叶片进排气边数控抛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