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淀粉酶在提取三七总皂苷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1958.2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3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冰 |
主分类号: | A61K47/42 | 分类号: | A61K47/42;A61K36/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时建峰;高雪琴 |
地址: | 655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淀粉酶 提取 三七 皂苷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β-淀粉酶在提取三七总皂苷中的应用,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于云南,始载于本草纲目,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 消肿定痛, 止血化瘀等功效,三七不同生长部位含有二十多种皂苷成分,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脑组织,扩血管和降压等作用。
目前的三七总皂苷提取工艺主要有水煎醇沉法、乙醇回流法和渗漉法。其中水煎醇沉法在水煎煮过程中因三七药材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多糖容易糊化;醇沉后由于沉淀的吸附作用皂苷损失较大, 提取率较低,且产品组分的含量不太稳定,多用于食品的开发;渗漉法提取率较高, 操作简单, 提取液所含杂质少, 但是溶剂消耗过大,主要用于药品;乙醇回流法方法简便, 工艺条件易于控制, 但提取率较低,并且这几种提取方法均要求原料选用干燥的三七根茎(剪口)、加工边角料进行提取,明显使提取周期延长。
而新兴的酶解法和上述方法如水煎醇沉法相结合,从而提取鲜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有效的缩短了加工周期,增加三七皂苷的产率,提高提取效率,然而在传统的酶解法中多采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进行酶解处理,传统的酶解法中纤维素酶或果胶酶无法有效解决煎醇过程中的糊化问题。
β-淀粉酶一般在食品加工、粮食加工、发酵、酿造、纺织品等行业具有重要作用,β- 淀粉酶作为糖化剂,可应用于啤酒、饴糖、饮料等工业生产,是食品加工与酿造行业的重要酶源,β-淀粉酶常用于用作果汁加工中的淀粉分解和提高过滤速度,草酸青霉胞外糖苷酶常用于糖苷化合物的转化。
同时,现在多采用干三七为原料提取三七皂苷,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相关产业的集约化,也不利于云南三七的市场调节、控制能力,对乡土企业的技术提升、经济效益增长,对促进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提取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β-淀粉酶在提取三七总皂苷中的应用,将β-淀粉酶进行酶引入提取鲜三七中皂苷成分的新工艺中,以鲜三七为原料,保证了三七总皂苷的质量和提取率,缩短传统生产周期,有利于云南三七的市场调节、控制能力,实现对乡土企业的技术提升、经济效益增长,促进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种β-淀粉酶在提取三七总皂苷中的应用,在提取三七总皂苷中使用β-淀粉酶,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粉碎制粒,将原料鲜三七材料进行净选,清洗,阴凉处晾干表面水份后用粉碎机破碎成10-20目的鲜颗粒;
第二步:酶解处理,将粉碎好的鲜三七10-20目鲜颗粒样品置提取溶器中,加入β-淀粉酶(0.1ml-0.2ml/200g)进行酶解处理1-2h,再加入6-10倍量的50%-90%乙醇进行回流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第三步:合并滤液,浓缩,真空0.075-0.08帕减压回收乙醇,温度70℃,得鲜三七提取液;
第四步:醇沉处理,将鲜三七提取用絮凝剂和醇沉乙醇来进行醇沉处理,醇沉时间为12-36h,醇沉乙醇浓度为60%-90%,醇沉次数为1-3次,醇沉浓度与样液比例为1:1-1:3,絮凝剂浓度为4%-7%;
第五步:洗脱处理,将醇沉处理好的鲜三七提取液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树脂用量为原料的1.2-1.8倍,先用蒸馏水洗脱,后用60%-9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备用;
第六步:脱色处理,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干,水溶解后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D-941柱子来脱色,用65%-80%乙醇洗脱,收集流出液,浓缩至干,即得三七总皂苷。
进一步的,在第二步酶解处理中,添加β-淀粉酶(0.1-0.2ml/200g)同时,可添加草酸青霉胞外糖苷酶(0.05 -0.1ml /200g)。
进一步的,作为最佳配比用量,在第二步酶解处理中,添加β-淀粉酶(0.1ml/200g)同时,可添加草酸青霉胞外糖苷酶(0.05 ml /200g)。
进一步的,在第一步的粉碎过程中,鲜三七材料破碎成10目的鲜颗粒为最佳。
本发明与其它三七总皂苷提取工艺的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冰,未经杨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19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液位测量装置
- 下一篇:连续波K波段雷达煤仓料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