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及系统、以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0104.2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唐修俊;谭松涛;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29/04 | 分类号: | F02D29/04;F02B6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功率 匹配 方法 系统 以及 工程机械 | ||
1.一种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设置有发动机和变量油泵的动力传动系统中,基于不同的主油路流量及变量油泵出口压力组合,建立并存储发动机转速与油泵排量的匹配关系;
获取当前作业所需的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并据此从所建立的发动机转速与油泵排量的匹配关系中,选择相对应的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油泵排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并存储发动机转速与油泵排量的匹配关系包括:
建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及油泵效率与发动机转速、出口压力和油泵排量的对应关系;
设置所述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与所述油泵效率的最小比值为筛选条件;
基于所述筛选条件,针对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的不同组合,分别选取所述最小比值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和油泵排量,建立并存储所述发动机转速和油泵排量与相对应的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之间的匹配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及油泵效率与发动机转速、出口压力和油泵排量的对应关系包括:
建立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以及油泵效率特性曲线,确定不同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组合下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与油泵效率;
整机标定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得到发动机的修正万有特性曲线,根据修正后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油泵效率建立其与发动机转速、出口压力和油泵排量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主油路流量包括:
获取动力传动系统中控制变量油泵的电控手柄的位置所对应的电流信号,建立所述电流信号与主油路流量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电流信号与主油路流量的对应关系,根据当前电流信号确定当前作业所需的主油路流量。
5.一种动力传动系统的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设置有发动机和变量油泵的动力传动系统中,建立并存储发动机转速与主油路流量、出口压力的对应关系;
获取当前作业所需的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并据此从所述发动机转速与主油路流量、出口压力的对应关系中,选择相对应的当前发动机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主油路流量包括:
建立主阀控制信号与主油路流量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主阀控制信号与主油路流量的对应关系,根据当前控制信号确定当前作业所需的主油路流量;
其中,所述主阀控制信号为由液控手柄控制的先导阀的先导压力信号时,建立所述先导压力信号与主阀开度的对应关系、以及主阀开度与主油路流量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主阀控制信号为由电控手柄控制的先导阀的电流信号时,建立所述电流信号与主阀开度的对应关系、以及主阀开度与主油路流量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功率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并存储发动机转速与主油路流量、出口压力的对应关系包括:
建立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以及油泵效率特性曲线,确定不同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组合下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与油泵效率;
整机标定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得到发动机的修正万有特性曲线,根据修正后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油泵效率建立其与发动机转速、出口压力和油泵排量的对应关系;
设置所述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与所述油泵效率的最小比值为筛选条件;
基于所述筛选条件,针对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的不同组合,分别选取所述最小比值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建立并存储所述发动机转速与相对应的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之间的匹配关系。
8.一种动态功率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有发动机和变量油泵的动力传动系统,该动态功率匹配系统包括:
调试装置,用于基于不同的主油路流量及变量油泵出口压力,建立发动机转速与油泵排量的匹配关系;
控制装置,与所述调试装置连接,并用于获取当前作业所需的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
匹配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并用于从所建立的发动机转速与油泵排量的匹配关系中,选择与所述当前作业所需的主油路流量及出口压力相对应的当前发动机转速与油泵排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01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