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控制车辆格栅启闭器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6529.6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J·索沃斯;J·R·帕姆;S·S·山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赵砚猛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控制 车辆 格栅 启闭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用于根据发动机工况调节双格栅启闭系统的方法和系统。响应发动机温度、CAC温度、和行驶条件可以由马达调节第一组格栅启闭器的位置。第二组格栅启闭器的位置可以根据第一组格栅启闭器的位置来调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具有分段渐进式连杆以减少由于增压空气冷却器冷凝引起的 发动机失火的主动式格栅启闭系统。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来自涡轮增压器的压缩空气进入发动机之前利用增压 空气冷却器(CAC)冷却它。来自车辆外面的周围空气流过该CAC以冷却通 过该CAC里面的进入空气。当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时,或由于潮湿或多雨的天 气条件,在进入空气被冷却到水的露点以下的情况下,在CAC中可以形成冷 凝物。冷凝物可以收集在该CAC的底部,于是在加速(或踩加速器踏板)期 间立即被吸入发动机中,增加发动机失火的可能性。
设置在车辆前面的主动式多格栅启闭系统,例如,双格栅系统,可以控 制到发动机部件的周围空气流。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以控制到散热器的空 气流,而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以控制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在一个 例子中,该上面一组和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以用单个马达一起致动。但是, 根据工况,一起致动该上面一组和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能不允许既用于增 加发动机冷却(例如,散热器冷却),又减少CAC冷却。
解决CAC中的冷凝物形成的其他尝试包括分别控制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 和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以这种方式,在保持足够的发动机冷却的同时可以 减少对CAC的冷却。在一个例子中,单独控制上面一组和下面一组格栅启闭 器可以用两个马达来实现,每个马达控制一组格栅启闭器。但是,本文的发 明人已经认识到用这种系统的潜在问题。作为一个例子,两个马达可能需要 更复杂的控制程序并且增加发动机系统部件。
发明内容
在一个例子中,上面所述的看似矛盾的问题可以通过用单个马达调节主动式多格栅启闭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该马达仅联接于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具体说,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以通过分段的连杆联接于该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取决于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的开度量,该分段的连杆能够延迟打开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例如,如果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打开少于阈值量,则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以保持关闭。又或者,如果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打开多于阈值量,则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与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成比例地打开。
作为一个例子,多格栅启闭系统可以响应发动机工况来调节。发动机工况可以包括发动机温度、CAC温度和行驶条件。在一个例子中,当CAC温度低于阈值温度时响应发动机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温度,只有上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以被调节而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保持关闭。在另一个例子中,当CAC温度高于阈值温度时响应发动机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温度,上面一组和下面一组格栅启闭器可以成比例地调节。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提供足够的发动机冷却同时减少冷凝物形成和发动机失火事件。
应当明白,提供上面的概述是为了以简单的形式引进选择的构思,这种构思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这并不意味着视为所主张主题的关键的或基本的特征,所主张主题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唯一地限定。而且,所主张的主题不限于解决上面或本发明的任何部分指出的任何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格栅启闭系统、发动机和车辆中的有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CAC、散热器和发动机在车辆内相对于格栅启闭器和有关的周围空气流的位置的例子。
图3示出包括上和下格栅启闭器的格栅启闭系统的示意图。
图4示出用于响应发动机工况调节双格栅启闭系统的方法的例子。
图5示出图示说明基于发动机工况调节格栅启闭系统的范例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6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