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比表面积可调的TiSiCeOx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5628.2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8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何洪;宋丽云;晁晶迪;刘晓军;房玉娇;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10 | 分类号: | B01J23/10;B01J35/10;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积 可调 tisiceo sub 催化 材料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属于氧化物催化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多相催化领域,(非)金属氧化物常常作为载体或者活性组分,其中氧化物诸如氧化铝(Al2O3)、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铈(CeO2)、二氧化硅(SiO2)等在VOCs催化氧化、车用三效催化剂、SCR催化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氮氧化物NO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为了营造更好的大气环境,控制、减少NOx的排放,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控制的相关条款,明确了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规划与要求。而实现NOx的减量排放,对“脱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受关注的处理技术,利用还原剂HC、NH3、CO等在催化剂作用下有效的将NOX污染物转为无害化的N2,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的目的。在SCR技术中,催化剂的选择最为关键,TiO2因为其良好的活性、耐硫性等已经实现在V-W(Mo)-Ti系列催化剂中的工业化应用;同时也存在比表面积低、高温易烧结等问题。由于TiO2表面仅存在Lewis酸位(M.D.Amiridis et al,J.Catal.1996,161,247-253),若引入其他组分使此类载体的表面Bronsted酸位增加(Caixia Liu et al,Environ.Sci.Technol.2012,46,6182-6189),同时起到对TiO2颗粒的分散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载体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基于此,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sol-gel的方法,采用Si和Ti的前驱体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进行共沉淀,由于Si-OH与Ti-OH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大颗粒的形成,实现二组分的较好结合。
对于以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的研究已表明第二组分SiO2的引入,可以明显增加催化剂的表面B酸位,有益于NH3的吸附,进而促进NH3-SCR反应的进行(Yanxiao Pan et al,J.Environ.Sci.2013,25,1703-1711;Caixia Liu et al,Environ.Sci.Technol.2012,46,6182-6189)。
CeO2由于具有储氧能力,在三效催化、VOCs催化氧化反应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在SCR领域,以CeO2/TiO2为代表的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TixSi1-xCe0.05O2.1材料本身即对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同时作为一种载体,也可能用到其他诸如VOCs催化氧化反应中。
杨晓光等(物理化学学报,2005,21:33-37)比较了溶胶-凝胶法,液相浸渍法,化学气相沉积几种方法制备得到的SiO2-TiO2的复合材料。
Motonobu Kobayashi等(Motonobu Kobayashi,et al.Catalysis Letters.2006,112,37-44)分别以硫酸氧钛和硅溶胶为Ti源和Si源,钼酸铵为Mo源,采用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TiO2-SiO2-MoO3材料(SiO2含量为7~30wt%),并以其为载体,制备V2O5/TiO2-SiO2-MoO3,并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抗硫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