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段逆向顶压焊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5445.0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7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岳峰;卢仁峰;郭宏颖;何静;赵建军;王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2 | 分类号: | B23K9/02;B23K9/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014032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向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焊接变形,对带压的压力容器和高压管路的一种短段逆向顶压焊接方法。
技术背景:
对于压力容器和大型设备的高压管路,经常会发生泄压漏水现象。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更换管道或停机修复,这种方法待机时间长,影响生产,只有带压修复或不停机修复,才能更好满足生产,减小停机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逆向(反方向)短段焊接就是使焊接电弧避开泄漏处的压力介质,电弧能够正常燃烧,实现带压力焊接,以解决压力容器或高压管路在工作状态下的修复问题。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短段逆向顶压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平焊和横焊,先在裂缝的一端未损坏的工件金属上,按与裂缝长度相同的方向顺向焊接一段约60~80mm长的一段焊缝A,焊缝A的末端收在裂缝的端头或尽可能端头附近,待焊缝A冷却后,从距焊缝A末端15~30mm处的裂缝上开始起弧,沿焊缝逆向回焊到焊缝A的末端并继续焊接与焊缝A的末端形成一段重叠从而形成焊缝B,待焊缝B冷却后,从距焊缝B起弧处15~30mm处的裂缝上开始起弧,沿焊缝逆向回焊到焊缝B的起弧处并继续焊接与焊缝B的起弧处形成一段重叠从而形成焊缝C,依上述方法,反复操作,直到将整个焊缝焊合;也可依此方法,从焊缝两端开始,在一端焊完一段后,立即在另一端焊接,后一段焊完,前一段焊缝就已经冷却,这样交替进行,将整个焊缝焊合。
对于立焊,依上述方法从焊缝上部开始施焊,逐段向下进行。
工件厚度<5mm时,采取接触法引弧,工件厚度≥5mm时,也可以用划弧法引弧,两种方法弧长都保持在2~3mm。
当管路、容器内压力低于1MPa时,焊条应垂直于工件;当管路、容器内压力高于或等于1MPa时,焊条与裂缝纵向成70°~80°的角度,与裂缝横向垂直,焊接时,焊条沿裂缝做直线运动或稍有横向摆动。
熔深可在工件厚度的38%~42%。
空气、蒸汽管路或容器带压力焊接时,焊接电流比正常情况下焊接相同工件时大30~40A,采暖或工业用水管路带压力焊接时,焊接电流应比正常情况下焊接相同工件大50~60A。
工件厚度>12mm时,用短段逆向顶压焊接法将裂缝焊合后,按正常的焊接方法对焊缝进行多层多道焊接。焊接第二层以上焊缝时,运条做横向摆动,控制焊缝余高,防止形成焊缝过高过陡现象。
本发明利用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收缩产生的应力,使焊缝间隙局部收严这一原理,实现对带压的压力容器和高压管路的裂纹进行补焊修复,是一种有效利用焊接变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试板焊前示意图;
图2为试板焊后示意图;
图3为试板交叠焊前示意图;
图4为试板交叠焊后示意图;
图5为焊件横向收缩和纵向收缩示意图;
图6为焊缝的收缩和焊接示意图;
图7为立焊缝焊接示意图;
图8为引弧、运条和收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通常情况下,两块平板在自由状态下对焊时,焊接前应使试样的对缝间隙张开一定的角度(图1)。随着焊接的进行张开的角度逐渐缩小,焊完后就能得到标准的试样(图2)。否则,如果两块平板平行放置(图3),则焊接中就会产生两块板交叠的现象(图4),使焊接无法继续进行。
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收缩产生的应力,使热影响区金属发生收缩,形成焊接间隙缝逐渐收严。实验证明:收缩量表现为两个方向,即横向收缩和纵向收缩(图5)。
利用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收缩产生的应力,使焊缝间隙局部收严这一原理,实现对带压的压力容器和高压管路的裂纹进行补焊修复。由于带压的压力容器和高压管路的裂缝两边金属裂开前是一个整体,裂开过程中一般不出现缺陷,两边的变形相近,因此,在较大的焊接应力作用下,完全可以达到局部收严的效果。在收严的部位,使压力介质无法泄漏,形成裂纹收严一段,焊接一段;焊接一段,再收严一段,反复收严和焊接,直至全部焊缝焊合无泄漏。可见,短段逆向顶压力焊接法,是一种有效利用焊接变形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