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车辆冲洗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3800.0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0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陆乔;李志雄;韦炳军;雷振宁;蒙飞丞;陆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3/04 | 分类号: | B60S3/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30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车辆 冲洗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自动化冲洗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自动化车辆冲洗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商品混凝土企业也在相对应的增加;因此,也给企业周边环境及道路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号召下,在市政、路政、建委、环委、交通等各部门的重视要求下,各企业也重视对该污染的整治。
而混凝土运载车辆在运载混凝土过程中,在车体的底部,轮胎,车身处会附着数量较多的泥土和杂物,而普通的冲洗系统,在对混凝土运载车进行冲洗的时候,存在着清洗不干净,或者是清洗时水量浪费严重,自动化程度,冲洗后道路容易受到二次水污染等问题,尤其是现在缺乏一种对混凝土车辆轮胎和底盘冲洗的专用设备,这就需要一种清洗方便,结构简单的设备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车辆清洗设备中存在的清洗率不高,水资源浪费严重等温提,提供一种自动化车辆冲洗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化车辆冲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一级冲洗喷头对汽车前半部底盘以及前轮胎的清洗,其冲洗方式是,采用底部喷水和侧部喷水的方式对车辆前半部底盘以及前轮胎进行冲洗;
步骤2: 采用一级喷头和二级喷头一起对车辆整体底盘轮胎的清洗,清洗方式也是采用底部喷水和侧部喷水的方式进行;
步骤3:关闭一级喷头,采用二级喷头对车辆后部底盘和后轮胎的清洗;
步骤4:晾晒车辆:停止对车辆整体的清洗,对车辆进行滴水晾晒;
步骤5:晾晒点清洗:对汽车晾晒点中的泥土淤泥进行清洗。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是:通过采用底部喷水和侧部喷水的方式对车辆底盘和轮胎进行冲洗,然后对车辆进行滴水晾晒,最后对汽车晾晒点进行淤泥冲洗,以防下一部车辆轮胎滚动造成新的污染。
本发明中,在上述步骤1-5过程中,对清理车辆的废水进行回收再进行处理,形成废水利用循环。采用废水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可以节约用水,降低成本。
本发明中,所述晾晒车辆的时间是 1-5min。通过对车辆进行1-5分钟以内的晾晒,可以充分收集车辆清洗后留在车身上的水,循环利用,节约了水。
本发明中,所述晾晒点清洗的时间3-20S。对晾晒点清洗可以防止下一部车辆轮胎滚动造成新的污染。
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限制,所述一级冲洗喷头水压比二级喷头水压要小,一级冲洗喷头的作用是将泥沙冲散,使得二级喷头可以随后能够实现更好的除泥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底部喷水和侧部喷水的水压为18 Mpa -25 Mpa。通过高水压让侧部和底部喷出来的水能将粘在车辆的车轮和底盘的顽固污泥冲洗干净。
所述废水回收再利用的水质达到洗车水质的标准。通过废水回收将水质优化至能达到再次进行洗车水质的标准,才能更好的将废水循环利用。
上述的一级喷头以及二级喷头,可以通过现有的设备进行实现。
本发明中根据上述的方法而发明出一种自动化车辆冲洗方法构成的自动化车辆冲洗系统,包括清洗平台和清洗系统,所述清洗平台包括第一清洗平台和第二清洗平台,所述第一清洗平台和第二清洗平台底部和侧部均设有多个冲洗喷头,所述冲洗喷头的开启或者关闭由感应探头进行自动感应控制;所述清洗平台底部设有污水流通道,所述污水流通道与污水处理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清洗平台后部位置设有用于汽车晾晒的滴水平台,所述滴水平台下部设有污水流通道。
该系统的总体构思是:当车辆通过第一清洗平台和第二清洗平台时,分别对车辆的轮胎和底盘进行测底的清洗,在第一清洗平台和其二清洗平台的出口设置感应探头,当感应探头感应到车辆的车头时,触发冲洗喷头喷水来进行汽车轮胎和底盘的冲洗,当第二感应探头和第三感应探头,感应到车辆的车尾时,第一清洗平台和第二清洗平台分别停止对车辆的清洗,并采用滴水平台进行晾晒清洗车辆,使得车辆上还带有部分污水在车辆行驶通过滴水平台后被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3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Helmholtz共振原理的高性能、低噪声密封装置
- 下一篇: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