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2275.0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0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第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湖湘西路10号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电表大多是感应式机械电度表,用户需要了解用电情况时,需要打开电表装置,仔细辨认度数。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系统正逐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智能电表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计数功能,更要能使用户简单、快捷的了解用电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智能电表系统,通过多种集成化的设计,使用户需要了解用电情况时,不再需要打开电表装置,仔细辨认度数,仅仅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够随时查询家中电表的信息。本发明使用方便、智能高效、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下列方案:一种智能电表系统,包括智能手机、服务器、路由器和智能电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将有线网络转为无线WIFI网络;所述智能手机内置电表软件,通过无线WIFI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讯;所述服务器内置无线WIFI模块、第一信号接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信号发射模块;智能电表内置无线WIFI模块及串口控制器,所述串口控制器包括第二信号接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二信号发射模块,服务器通过无线WIFI网络和智能电表进行通讯。
优选的,所述智能电表的初始值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内置的电表软件设定。
优选的,所述智能手机内置的电表软件的显示信息包括用户编号、初始值和用电度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电表系统,通过多种集成化的设计,使用户需要了解用电情况时,不再需要打开电表装置,仔细辨认度数,仅仅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够随时查询家中电表的信息。本发明使用方便、智能高效、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其中,1、智能手机;2、服务器;3、智能电表;4、串口控制器;5、第一信号接收模块;6、第一控制模块;7、第一信号发射模块;8、第二信号接收模块;9、第二控制模块;10、第二信号发射模块;11、无线WIFI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电表系统,包括智能手机1、服务器2、路由器和智能电表3。路由器将有线网络转为无线WIFI网络。智能手机1内置电表软件,通过无线WIFI网络与服务器2进行通讯。服务器2内置无线WIFI模块11、第一信号接收模块5、第一控制模块6和第一信号发射模块7。智能电表3内置无线WIFI模块11及串口控制器4,串口控制器4包括第二信号接收模块8、第二控制模块9和第二信号发射模块10,服务器2通过无线WIFI网络和智能电表3进行通讯。
所述智能电表3的初始值可以通过智能手机1内置的电表软件设定,通过用户自己预设初始值,可以更为方便的了解本月或者本周用户的用电情况。
所述智能手机1内置的电表软件的显示信息包括用户编号、初始值和用电度数。
工作过程:
打开智能手机1中的电表软件,查看智能手机1电表软件中的文本信息,手动点击“智能电表”中的“查询用电”键,通过无线WIFI网络,服务器2的第一信号接收模块5接收智能手机1发出的无线控制指令。智能手机1发出的控制指令由第一信号接收模块5接收后,通过第一控制模块6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一信号发射模块7,由第一信号发射模块7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电表3内设的串口控制器4中的第二信号接收模块8,第二信号接收模块8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转发给第二控制模块9,通过第二控制模块9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用电信息发送给第二信号发射模块10,由第二信号发射模块10通过无线WIFI网络再将用电信息发送给第一信号接收模块5,第一信号接收模块5再将该用电信息发送给第一信息发射模块7,第一信号发射模块7通过无线WIFI网络再将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智能手机1。智能手机1内置的电表软件的显示信息 包括用户编号、初始值和用电度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第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第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2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