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送风机入口空气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0940.2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彭继业;李海;李丽梅;杨晓军;黄忠;李彬;朱欢来;武文忠;李德强;张莱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F22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送风机 入口 空气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送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送风系统的锅炉送风机入口空气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送风系统中,为了减小空气预热器的低温腐蚀,在风机入口处加装暖风器,使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空气温度升高,减少了空气预热器的低温腐蚀。在实际运行中,单台600MW机组锅炉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入口分别需要设置两台旋转式蒸汽暖风器及疏水箱设备,运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降低了全厂的热效率,大大降低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送风机入口空气加热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在对送风机入口的空气加热时,蒸汽消耗量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空冷乏汽的余热利用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炉送风机入口空气加热系统,包括换热器、抽汽管路、抽真空管路、真空泵、送风箱、送风管路、凝结水管路、疏水管路和凝结水泵;
所述抽汽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空冷主排汽管路和换热器连通,所述抽真空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换热器和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抽真空管路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能够通过抽真空管路对换热器进行抽真空处理,以维持系统真空;
所述凝结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换热器和凝结水系统连通,用于将换热器中的凝结水导入凝结水系统中,所述疏水管路分别与抽汽管路和凝结水管路连通,用于将抽汽管路中的凝结水导入凝结水管路,所述凝结水管路设有凝结水泵,所述凝结水泵用于将凝结水管路中的凝结水送入凝结水系统中。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包括顺流和逆流换热管束,所述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夹角朝向换热器的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管路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的逆流管束上部联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凝结水管路分别与第一换热管束和第二换热管束的下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抽汽管路设有隔离阀。
优选地,所述抽汽管路设有人孔门。
优选地,所述送风机进风口处设有导流风箱。
优选地,所述送风机进风口处设有防护网。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锅炉送风机入口空气加热系统通过抽汽管路从空冷主排汽管中抽出汽轮机排汽,通过换热器对汽轮机排汽和冷空气进行换热,以使汽轮机排汽的余热加热经过换热器的冷空气,从而实现了对锅炉送风系统的送风机入口处冷空气的加热,这种锅炉送风机入口空气加热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进入送风机入口的空气温度,提高了空气预热器的壁温,改善了空气预热器的工作环境,降低了空预器发生低温腐蚀的可能性,由于其利用了汽轮机乏汽的余热对冷空气进行加热,大大减少了蒸汽的消耗量,提高了乏汽余热的利用效率和全厂的热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同时,由于利用了汽轮机乏汽的余热,减少了原空冷系统中的汽轮机排汽量,增大了空冷系统的冷却能力,降低了空冷系统夏季高温度夏的运行背压,进一步提高了机组整体运行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炉送风机入口空气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空冷主排汽管路;102:抽汽管路;103:隔离阀和人孔门;104:第一散热管束;105:第二散热管束;106:疏水管路;107:送风机;108:送风管路;109:凝结水泵;110:抽真空管路;111:真空泵;112:送风箱;113:凝结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0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毂铸造模具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解合成硅氧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