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颗粒优质淡水珍珠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0320.9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军;曹士广;齐玉平;陈莉;钟瑞;王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万年县凤珠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3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优质 淡水 珍珠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珍珠养殖领域,具体为大颗粒优质淡水珍珠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培育淡水有核珍珠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稍大的育珠蚌(通常为二龄)采用先插片后植核或者先植核后贴片的方式培育有核珍珠;另一种是把培育二至三年的常规无核珍珠在保留珍珠囊的条件下采收出来后,再把珠核植入珍珠囊中继续培育以生产有核珍珠。两种方法无法形成较大的育珠囊,否则影响成珠率和易引起育珠蚌死亡,培育的淡水有核珍珠一般大小为8mm左右,由于其育珠囊大小的局限性,几乎不能培育10mm以上的大颗粒珍珠。而且在植珠过程中只有一次手术,无法对育珠囊进行有效纠错,育出的优质珍珠比例较低,一般不会超过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多次手术循序渐进扩大育珠囊的容量,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育珠囊的缺陷进行有效纠错,从而达到培育大颗粒优质珍珠的目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育珠囊较小和无法对育珠囊的缺陷进行纠错导致难以培育大颗粒优质珍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大颗粒优质淡水珍珠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精选8-10cm大小的幼蚌做育珠蚌,6-8cm大小的一龄幼蚌做制片蚌;
(2) 第一次手术:向育珠蚌内植入直径为8-10mm大小的纽扣珠核,并将制片蚌制得的细胞小片贴于纽扣珠核的正中心;
(3) 将手术后的育珠蚌吊养在育珠池中培育1-4个月,待插入的细胞小片分裂形成完整的育珠囊并开始往珠核表面分泌珍珠质之后,进行第二次手术;
(4)第二次手术:将育珠蚌内的纽扣珠核取出,再植入直径为8-10mm大小的圆核,取出纽扣珠核时应注意观察育珠囊有否瑕疵,应从适当部位下刀做开口手术,消除育珠囊瑕疵,手术过程适度掌握刀口的大小,不可伤及育珠囊;
(5) 将第二次手术后的育珠蚌吊养在育珠池中培育1-4个月,待形成完整的育珠囊后将圆核取出,然后进行第三次手术;
(6)第三次手术:将育珠蚌内的直径为8-10mm大小的圆核取出,再植入直径为10-15mm大小的圆核,取出纽扣珠核时应注意观察育珠囊有否瑕疵,应从适当部位下刀做开口手术,消除育珠囊瑕疵,手术过程适度掌握刀口的大小,不可伤及育珠囊;
(7) 将第三次手术后的育珠蚌吊养在育珠池中培育3-5年,即可育出直径为12-18mm大小的大颗粒优质珍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步骤(2)中,所述第一次手术,先将纽扣珠核内插入育珠蚌的外套膜中,然后再将细胞小片植入并贴在纽扣珠核的正中心。
本发明与以往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多次手术循序渐进扩大育珠囊的容量,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育珠囊的缺陷进行有效技术纠错,实现了培育优质珍珠的目的,提高了养殖效益。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大颗粒优质淡水珍珠的培育方法:首先选用的制片蚌必须是6-8cm的一龄幼蚌,这样制备的细胞小片分泌珍珠质的能力最强,制备的细胞小片应为2*3mm大小,用作育珠蚌的手术蚌应为8-10cm的幼蚌,其外套膜有足够的空间插植珠核,第一次手术植入的纽扣珠核直径为8mm,可以先插片后植核,也可以先植核后贴片,细胞小片必须贴在珠核的正中心;将手术后的育珠蚌吊养在育珠池中精心培育1个月(28-31天),待插入的细胞小片分裂形成完整的育珠囊并开始往珠核表面分泌珍珠质之后,进行第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先在育珠囊切一小口,把珠核取出,再植入直径8mm大小的圆形珠核;手术完成后再将育珠蚌精心培育1个月(28-31天),然后进行第三次手术;第三次手术过程和第二次手术完全相同,只是植入的珠核大小为直径10mm的圆形珠核;将第三次手术后的育珠蚌吊养在育珠池中培育3年。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万年县凤珠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万年县凤珠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0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转子气隙可调的鼠笼式电机
- 下一篇:一种管线包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