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针织效果的微弹机织面料及其织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9399.3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清;祝成炎;张红霞;俞来法;金志根;姚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越红纺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许天易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 效果 机织 面料 及其 织造 工艺 | ||
1.一种仿针织效果的微弹机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由以涤纶拉伸变形丝外包缠氨纶丝形成的细旦高收缩性包缠复合线为材料的甲经和以两种规格的粗支棉纱并合加捻形成的粗支低收缩性并捻复合线为材料的乙经以4乙经2甲经的顺序循环平行排列而成;所述纬纱包括以涤纶拉伸变形丝外包缠氨纶丝形成的细旦高收缩性包缠复合线为材料的甲纬和以两种规格的粗支棉纱并合加捻形成的粗支低收缩性并捻复合线为材料的乙纬;所述纬纱按照2乙纬2甲纬4乙纬2甲纬2乙纬的顺序循环投纬,逐一引入已经排列好的经纱,通过剑杆织机,按照交织规律与经纱交织成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针织效果的微弹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经和甲纬均为规格为75D的拉伸变形丝外包缠规格为40D的氨纶丝形成的细旦高收缩性复合线;所述的乙经和乙纬均为规格为10S/1的棉纱与规格为6S/1的棉纱并合加捻形成的粗支低收缩性并捻复合线。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针织效果的微弹机织面料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6根经纱与12根纬纱交织为一个循环,根据经纱和纬纱的交织规律设计包括组织图、穿综图、纹版图的上机图;2)将规格为75D的涤纶拉伸变形丝外包缠规格为40D的氨纶丝形成的细旦高收缩性包缠复合线制作成甲经和甲纬;将规格为10S/1的棉纱与规格为6S/1的棉纱并合加捻形成的粗支低收缩性并捻复合线制作成乙经和乙纬;3)以4乙经2甲经的排列顺序排列组成的6根经纱与以2乙纬2甲纬4乙纬2甲纬2乙纬排列顺序排列组成的12根纬纱交织为一个循环,采用经纱的穿综顺序分别为:122、134、566、543的6片综的剑杆织机根据步骤1)所设计的上机图织造得到仿针织效果的微弹机织面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绍兴越红纺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理工大学;绍兴越红纺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39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阵列式麦克风的会议系统
- 下一篇:五区移动板式电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