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发泡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9237.X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3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计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K9/06;C08K3/26;C08J9/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发泡 聚碳酸酯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微孔发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碳酸钙修饰的微孔发泡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其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目前PC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并且随着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正迅速拓展到航空航天、计算机、光盘等高科技领域。另外,由于PC良好的电绝缘性能,现已经大量替代原有的酚醛塑料而应用于通信电信设备领域。经发泡的PC材料由于其比强度高,具有优异的吸能抗震性能和隔音隔热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工业部件和建筑材料上。但现有的发泡技术是通过在开炼机中加入发泡助剂,置于恒温的模压机上施加一定压力的微孔发泡方法来制备,制备的PC制件容易引起泡孔塌陷,致泡孔孔径增加,因而在应力集中处增多,产生裂纹的机会就大大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孔发泡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制备出发泡均匀、泡孔密度较高,且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发泡PC材料。
一种微孔发泡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燥的纳米碳酸钙与硅烷偶联剂一起溶于乙醇溶液中,搅拌分散后,经过滤、干燥得改性纳米碳酸钙;
(2)将聚碳酸酯与改性纳米碳酸钙按质量比为40:0.2-3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
(3)在二氧化碳的气氛中,将(2)挤出的粒子放入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熔融状态后通入二氧化碳,保持3-24小时后降压得微孔发泡聚碳酸酯材料。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硅烷偶联剂的添加比例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百分比的1%-5%;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
所述步骤(1)中搅拌分散的温度40-80℃、时间为4-10小时;所述干燥的纳米碳酸钙是经过温度为40-70℃、时间为2-8小时干燥所得。
所述步骤(3)中加热至熔融状态的温度为280-320℃。
所述步骤(3)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5 atm。
所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聚碳酸酯中加入改性纳米碳酸钙,有助于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微孔密度,使发泡均匀;
2、本发明在纳米碳酸钙修饰的聚碳酸酯熔融状态中通入二氧化碳,使其发泡均匀,有助于提高聚碳酸酯材料的微孔密度,增加材料内部泡孔数目,从而降低聚碳酸酯材料的密度。
3、本发明制备的微孔发泡聚碳酸酯材料由于有均匀微孔的存在,使PC塑料受到冲击时,在微孔的周围,特别在微孔赤道附近会引发大量银纹,大量银纹的产生和扩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使其具有优异的冲击强度,同时提高了其他的力学性能;并使得本发明制备的PC塑料的冲击性能相对于传统发泡方法制备的PC塑料有较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碳酸酯的型号分别如下:
PC IR2200由日本出光公司生产
PC7022PJ为日本三菱公司生产
PC 30WB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PC SC-1100R00由韩国三星公司生产。
PC SC-1220R为韩国三星公司生产。
实施例1
(1)将在60℃的条件下干燥6小时的纳米碳酸钙与占纳米碳酸钙质量百分比为3%的KH550一起溶于乙醇溶液中,在50℃搅拌分散6小时后,过滤、再在50℃温度下干燥7小时得改性纳米碳酸钙;
(2)将PC IR2200与改性纳米碳酸钙按质量比为40:1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
(3)在二氧化碳的气氛中,将(2)挤出的粒子放入密闭容器中,加热300℃使其为熔融状态,然后通入压力为3atm二氧化碳,保持15小时后降压得微孔发泡聚碳酸酯材料。
实施例2
(1)将在50℃的条件下干燥4小时的纳米碳酸钙与占纳米碳酸钙质量百分比为2%的KH550一起溶于乙醇溶液中,在60℃搅拌分散8小时后,过滤、再在60℃温度下干燥5小时得改性纳米碳酸钙;
(2)将 PC7022PJ与改性纳米碳酸钙按质量比为40:2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