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系统通信分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8415.7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1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宁;吴国庆;杨毅;贾志军;王格芳;刘为伟;桑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齐兰君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系统 通信 分机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通信检测领域,涉及一种雷达系统通信分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机动车载三维固态雷达所有分机分别安装在两辆卡车(天线车和终端车)上,由通信分机连接一个完整的雷达系统。在终端车和天线车上各有一台雷达系统通信分机,这两台分机之间通过通信介质(即通信电缆)连接。通信分机主要包括通信介质(连接天线车和终端车的通信电缆)、收发模块(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通信插件;两辆车通信时,通信插件产生通信信息,然后收发模块负责将通信信息变成传输所需的频率,而后通过通信介质在两车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天线车和终端车停车后能快速机动地进入工作状态,雷达关机后能迅速退出并机动转移。雷达工作时操作人员在终端车上与发射天线车相距约100m,从而免受反幅射的威胁。连接雷达系统的通信分机采用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除高频模拟电路外,大部分是数字电路,虽然有一定的自检功能,但如同计算机主板一样,没有专门的检测工具,很难进行现场故障的准确判断与维修。
传统故障分析和排除方式主要利用故障诊断设备获得插件的信号信息,然后再利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系统插件的故障状态,这种故障分析和排除方式是一个令技术人员费时费力的事情,同时插件的故障判断很多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识别故障和准确定位故障信号位置的雷达系统通信分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雷达系统通信分机检测装置,包括主机和辅机;所述主机包括控制器、第一信号转接模块、射频测试模块、第一信号融合模块、第一PC104总线和USB接口转换模块;所述辅机包括第二信号转接模块、第二信号融合模块和第二PC104总线;
所述第一信号转接模块和射频测试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PC104总线的相应端口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接所述第一PC104总线的相应端口;所述第一信号融合模块的输入端接所述第一PC104总线的相应端口;所述第一信号融合模块的输出端经所述USB接口转换模块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二信号融合模块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二PC104总线接所述第二信号转接模块的相应输入端;
所述第一信号转接模块的第一通信端口为所述主机的通信测试端口XS5-1;所述第一信号转接模块的第二通信端口为所述主机的雷达测试端口XS1-1;所述射频测试模块的通信端口为所述主机的射频测试端口XS4-1;
所述第二信号转接模块的第一至第二通信端口分别为所述辅机的通信测试端口XS5-2和雷达测试端口XS1-2。
所述第一信号转接模块的型号为SCT05K-01;所述第二信号转接模块的型号为SCT09S-L2;所述射频测试模块的型号为RFS10L-2G;所述第一至第二信号融合模块的型号均为SCM11J-08;所述USB接口转换模块的型号为STH12F-02;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BIS-6590。
一种利用雷达系统通信分机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3-1 将检测装置的测试接口与雷达系统通信分机的相应检测接口相连接;
步骤3-2 所述辅机发送检测码,所述主机接收数据;
步骤3-3 所述控制器判断接收的数据;
步骤3-4如果判断结果是接收不到数据,则转步骤3-5;如果判断结果是部分接收数据正确,则雷达系统通信分机存在故障;
步骤3-5 判断通信介质是否故障,若通信介质存在故障,则更换通信介质,转步骤3-1;若通信介质无故障,则判断结果为雷达系统通信分机存在故障。
所述检测的方法还包括基于专家知识的模糊诊断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4-1 输入实时采样数据;
步骤4-2 专家知识的提取,其包括从雷达专家知识库和模糊判断准则专家知识库中提取专家知识;
步骤4-3 对实时采样数据实施模糊判断;
步骤4-4 输出模糊判断结果。
所述检测的方法还包括信号异常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5-1 异常信息识别;
步骤5-2 产生初始异常模式;
步骤5-3 进行比配运算;
步骤5-4 判断是否产生新异常模式;如果产生新异常模式,则转到步骤5-3;如果没有产生新异常模式,则进行步骤5-4;
步骤5-5 促进和抑制异常模式;
步骤5-6 更新群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8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