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拼接羊肉检测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5430.6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惠国华;杜佳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接 羊肉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羊肉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口感好,是上等的食材。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尤其是高档羊肉块,价格不菲。而拼接羊肉由不同大小的碎块羊肉拼接而成,不但口感不好,而且不同来源的羊肉块彼此之间也会形成污染,形成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45155,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发明的名称为生鲜羊肉嫩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生鲜羊肉嫩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它将采集的所有生鲜羊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信息与嫩度化学测定值一一对应建立样品集,按比例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使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采集的光谱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利用校正集的光谱数据信息和嫩度化学测定值,建立生鲜羊肉嫩度的预测模型;利用验证集的光谱数据信息、嫩度化学测定值和模型参数评价预测模型的精准度,确定针对生鲜羊肉嫩度的最佳近红外光谱数据信息预处理方法和最佳预测模型,利用确定的针对生鲜羊肉嫩度的最佳近红外光谱数据信息预处理方法和最佳预测模型,对待测生鲜羊肉样品的嫩度进行检测。其不足之处是,该方法不能检测羊肉是否为拼接羊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羊肉检测装置不能检测羊肉是否为拼接羊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拼接羊肉检测装置和方法,其能够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出羊肉是否为拼接羊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拼接羊肉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检测平台,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触摸屏和光源控制模块,所述检测平台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配合的不透光罩体,所述罩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罩体顶部设有把手,所述底座上设有样品托板,所述样品托板通过第一支撑柱与底座相连,所述样品托板的中部设有透明窗口,所述透明窗口上方设有照射光源,所述透明窗口下方设有接收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带动照射光源移动的第一运动机构和带动接收器移动的第二运动机构,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触摸屏、光源控制模块、接收器、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电连接,所述光源控制模块还与照射光源电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照射光源为卤素灯或激光发射器。检测时,将待测羊肉样品放置在样品托板的透明窗口处。接着盖上不透光罩体,消除外界环境光强干扰。中央处理单元通过第一运动机构控制照射光源运动,通过第二运动机构控制接收器运动,确保接收器始终能够接收到照射光源发出的穿过羊肉样品和透明窗口的检测光。
控制器控制照射光源以一定照射角度旋转一周,每水平转动30度停下检测一次光谱数据。检测光谱数据时,照射光源发出的检测光的强度曲线先从0按照正弦曲线上升到最大值,接着从最大值按照直线下降到0。接收器检测接收到的透射光强度,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判断待测羊肉样品是否为拼接羊肉。
光学检测拼接羊肉的原理:整块的羊肉纹路自然连续、条理清晰、色泽统一、含水量相近,因此其同入射角的透射吸收光谱信号是接近的,可以作为检测的依据。而拼接羊肉的不同碎块虽然经过整理、胶粘和表面处理,但是其内在肉质纹路并不连续,有整体的断层,色泽相差较大,含水量很难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光学检测方法确定是否为拼接羊肉。
本发明是采用光强度不断变化的入射光照射样品,在入射光的强度渐大或者减小的变化过程中,不同基团对相应波长光的吸收是渐大或者减小的,此时基团的吸收程度处于未饱和、饱和渐弱过程中,透射光中包含更多的检测信息,从而使得到的检测信号能够更准确的表征出羊肉是否为拼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横向连杆、纵向连杆、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横向连杆一端与升降机构相连,横向连杆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竖直向下,所述纵向连杆的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纵向连杆的底端与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照射光源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转轴相连,照射光源的照射方向朝向透明窗口,所述升降机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
升降机构可带动横向连杆升降,从而带动照射光源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驱动电机可带动纵向连杆转动,从而带动照射光源在水平方向旋转;第二驱动电机可带动照射光源在竖直方向旋转。控制器通过升降机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调整照射光源的位置及其发出检测光的入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5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