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早餐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2341.6 | 申请日: | 2014-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银永忠;罗园园;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首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27/12 | 分类号: | A47J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6000 湖南省湘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早餐 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早餐厨具。
背景技术
中国具有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我国北方地区早餐喜爱吃面条和混沌等,南方地区热衷吃米粉和米豆腐等,这些早餐的烹制工艺大体上差不多,都是通过煮锅煮了以后进行配料,再加臊子和热汤等佐料,这些是快捷美味的中式早餐主要模式。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为经营这样的早餐模式,一般需要配置汤锅(用于存放汤)、煮锅(用于煮面条、米粉、混沌等)、蒸锅(给碗筷消毒或用来蒸馒头、包子等)和臊子锅(用于存放臊子,一般需要多个臊子锅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这四种锅,而且每种锅都需要单独的加热体系。由于这四种锅对加热的要求不同,如煮锅需要火力较大,汤锅和臊子锅主要是保温,蒸锅要便于调节火力等,因而小商小贩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经常手忙脚乱,并且由于热源较多也增加了经营者的投入,对热源也存在利用不足和浪费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早餐厨具,该厨具通过巧妙的设计,只需一个热源就能同时满足汤锅、煮锅、蒸锅和臊子锅这四种锅对热源的不同需求,并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早餐厨具,包括汤锅、煮锅,蒸锅、臊子锅、灶体、鼓风燃气灶头、鼓风机和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煮锅位于鼓风燃气灶头正上方,煮锅一侧放置汤锅;煮锅、汤锅和鼓风燃气灶头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鼓风燃气灶头产生的尾气经汤锅下端再经燃烧尾气进管进入列管式换热器壳程,最后由废气排气口排出;鼓风机吸风口连通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出风口经风机鼓风管与鼓风燃气灶头接通;列管式换热器管程有进风接管与灶体连通;煮锅上部经蒸汽管连接蒸锅,蒸锅下部有蒸锅排气管,蒸锅排气管附近设置水箱和水浴箱;蒸锅排气管、水箱和蒸锅下部被密封在配料桌内,配料桌上放置水浴箱,水浴箱中放置臊子锅。
所述煮锅带有弹簧锅扣,可承受一定的蒸汽压力,便于向蒸锅输送热量和蒸汽。
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管程有风门与大气接通,风门打开可以直接吸入空气,进入换热器升温,在夏天温度较高时,关闭风门,这时鼓风机吸入的是聚集在灶体上部的热空气,可以一举两得,也实现了灶体的散热。
所述灶体为封闭结构并有活门,当夏天温度较高时,可以打开活门,将聚集在灶体内的多余热量直接排出。
所述蒸汽管上有管卡,方便拆卸,可随时将蒸锅一侧的器具拆卸下来。
所述蒸锅为多层蒸锅,功能更为强大,可以实现多层碗筷加热杀菌消毒,也可用于蒸馒头、包子、米糕等食品。
所述配料桌设有调节活门和尾气口,蒸锅排气管将多余蒸汽排出后,会聚集在配料桌内的上部,通过水浴锅方式,对上面的多种臊子的臊子锅实现温和的水浴保温加热,若还有富余蒸汽,则会向下运动,被水箱充分吸收,得到热水供使用,尾气通过尾气口排空。夏天温度高可以提高调节活门开度,让一部分热量直接排出,满足使用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热能多步利用,尾气排放温度较低,冬天可低于45度,热效率高,节能减排;结构简单,一个燃烧灶头即实现了煮面、烫粉、热汤、臊子保温、碗筷消毒杀菌、蒸馒头、包子、蒸菜热水等多种功能,降低了设备投资,节省了空间,为早餐经营者提供了方便;使用便捷灵活,可以利用煮面、烫粉余热,也能直接加热煮锅,获得所需大量蒸汽供使用。
本发明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燃烧尾气进管;2、风机鼓风管;3、鼓风机;4、列管式换热器;5、废气排气口;6、风门;7、进风接管;8、汤锅;9、锅盖;10、煮锅;11、弹簧锅扣;12、蒸汽管;13、管卡;14、灶体;15、鼓风燃气灶头;16、灶脚;17、蒸锅;18、蒸锅排气管;19、臊子锅;20、水浴箱;21、调节活门;22、水箱;23、尾气口;24、配料桌;25、汤锅放置口;26、活门;27、煮锅放置口;28、维修和观测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首大学,未经吉首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23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平台的系统编译构建方法
- 下一篇:终端软件的安装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