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辐照和温湿度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1803.2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8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斌;刘韬;刘士立;张涛;周春;惠兆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辐照 温湿度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辐照、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厂的便于安装的组合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区为核电厂的核心区域,其内部设有许多安全级设备及关键敏感设备,环境对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很有必要对该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目前核电厂常用的数据记录仪主要为进口的无纸或有纸记录仪(如横河、西门子的产品),这类记录仪通常包括两部分,主机固定在面板上,通过远端的传感器或变送器等设备通过线缆向主机输入数据。因此,这类记录仪一般在核电厂建造初期就安装完毕,今后也不便于更改安装位置。
因此,为便于使用,需要设计一种可以监测温湿度及辐照情况,同时又便于在不同位置安装的记录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辐照和温湿度记录仪,改变现有记录仪由传感器、主机和连接线构成的形式,采用一体结构,以便于安装使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辐照和温湿度记录仪,包括温度测量模块、湿度测量模块、辐照剂量记录模块、数据处理及存取单元和供电单元,设有屏蔽保护结构,所述屏蔽保护结构由两个部分连接构成,其中一个部分为容纳温度测量模块、湿度测量模块、数据处理及存取单元和供电单元的具有屏蔽层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通信接口,另一个部分为容纳辐照剂量记录模块的装载笼。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具有屏蔽层的壳体为圆柱形,所述装载笼为分布有多个通孔的不锈钢笼,所述装载笼上端经螺纹结构与壳体下端可拆式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辐照剂量记录模块包括放置在装载笼中的丙氨酸辐射剂量片。
所述供电单元为锂电池模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1个通孔。外界的湿气经所述通孔进入壳体内部,被湿度测量模块中的湿度传感器感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位于壳体下部;设有3~8个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等距排列;湿度测量模块中的湿度传感器对准所述通孔布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组合式辐照和温湿度记录仪将温湿度传感器及辐照剂量片集成在一起,能够离线同时监测和记录现场的温湿度及辐照累计剂量;
2、本发明具有屏蔽层的外壳采用圆柱形设计,体积小巧便于安装与取样,另外还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广及记录时间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其中:1、屏蔽层;2、装载笼;3、通信接口;4、辐射剂量片;5、螺纹结构;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组合式辐照和温湿度记录仪,用于核电厂控制区等具有辐照区域的环境监测,监测数据可用作对设备失效和老化程度评估的依据。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辐照和温湿度记录仪设有屏蔽保护结构,所述屏蔽保护结构由两个部分连接构成,上部为圆柱形的具有屏蔽层1的壳体,该壳体可以整体由钨合金屏蔽层构成,也可以在注塑壳体的外周设置钨合金屏蔽层;下部为不锈钢装载笼2;装载笼2上端经螺纹结构5与壳体下端可拆式连接。壳体上设有通信接口3。钨合金具有比铅更好的屏蔽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很好的保护记录仪内部电池及电子元器件,同时退役处置费用低。
如图1所示,在壳体下部,设有多个通孔6,外界的湿气经所述通孔进入壳体内部,被湿度测量模块中的湿度传感器感知。
在上部壳体中,设有温度测量模块、湿度测量模块、数据处理及存取单元和供电单元。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温度测量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测量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并将温湿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送至数据处理及存取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及存取单元包含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数据处理模块和非易失性存取单元。温度及湿度测量模块采集环境温湿度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单元转换成数字量存入FLASH或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单元;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软件经过通信接口进行读取,同时软件能将这些数据自动绘制成记录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1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桨或叶轮铸型的分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冷冲异形方孔精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