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1022.3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8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屈代明;崔文佳;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34 | 分类号: | H04L27/34;H04L25/02;H04L25/03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梁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波器 载波 系统 数据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输入多输出多载波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滤波器组多载波偏移正交幅度调制(Filter Bank Multi Carrier-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FBMC-OQAM)技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相较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FBMC-OQAM技术的频谱利用率更高。但是FBMC-OQAM存在的虚部干扰对于导频方案设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J-P.Javaudin的文章(J-P.Javaudin,D.Lacroix,and A.Rouxel,“Pilot-aid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OQAM”,in VTC'03Spring,vol.3,pp.1581-1585,April2003)提出了一种单个辅助导频的导频设计方案,主要通过单个辅助导频抵消导频受到的虚部干扰,但是该方案存在辅助导频能量过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由此解决FBMC系统导频受到虚部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计算导频受到的虚部干扰步骤、设计导频的相邻符号S1和S2步骤、发送及接收数据步骤、信道估计及均衡步骤、数据恢复步骤,其中:
(1)计算导频受到的虚部干扰步骤:将与导频数据符号相同频率的两个相邻数据符号分别记为S1和S2,导频数据符号周围其它m个数据符号记为D=[d1,d2,d3,…dm]T,每个数据符号对导频数据符号的干扰系数已知,记为A=[a1,a2,a3,…,am],导频受到的来自周围数据符号D的虚部干扰I=AD;
(2)设计导频的相邻符号S1和S2步骤:记待发送的额外数据为x,根据计算S1和S2的值,其中b1为S1对导频的干扰系数,b2为S2对导频的干扰系数。
(3)发送及接收数据步骤:将导频、S1、S2和其他数据符号数据按照FBMC调制技术进行发送和接收。
(4)信道估计及均衡步骤:根据接收到的导频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的估计值,然后根据信道的估计值进行均衡。
(5)数据恢复步骤:从均衡后的S1和S2中恢复发送的额外数据。假设S1和S2接收解调后得到S1'和S2',恢复的额外数据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由于导频符号相邻的两个符号经过特殊设计,一方面可以抵消导频符号受到的虚部干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编码的方式发送一位数据。因此该方案解决了导频符号受到的虚部干扰问题,并且与传统的单个辅助导频方案相比,由于将单个辅助导频符号变为两个符号,因此用于抵消虚部干扰的能量降低,并且这两个符号通过编码的方式额外发送了一位数据,频谱效率没有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和导频符号相同频率的两个相邻符号S1和S2方案图;
图2是和导频符号相同时间的两个相邻符号S1和S2方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计算导频受到的虚部干扰步骤、设计导频的相邻符号S1和S2、发送及接收数据步骤、信道估计及均衡步骤、数据恢复步骤,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1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