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防尘口罩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0779.0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9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叶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林森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防尘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防尘口罩。
背景技术
在空气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人们通常采用戴口罩的手段进行自我防护。传统的口罩由具有透气过滤作用的面罩和系带构成,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鼻子在面部突出,面罩与面部及鼻子旁侧间有缝隙,仍然会有尘粒随气流由缝隙进入到面罩与面部间,并被鼻子直接吸入到体内,当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雾霾较严重时,一般的防尘口罩很难达到较好的净化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在口罩的设计上通常采用以下手段:1、增加滤料(面罩)的密度和厚度;2、用口罩带(或橡皮筋)将面罩扣紧面部,以减少空隙;3、在面罩上对应与人体鼻梁的部位处设置塑性金属片,使金属片变形后与鼻梁的弧线相适,以减少鼻子旁侧与面罩间的缝隙。但以上手段又会随之带来以下问题:虽然空气的过滤效果提高了,但口罩对空气的阻力却增大了,佩戴者有憋气感,为减小憋气感,只能扩大面罩的面积,以减小呼吸的阻力;随之,由于面罩的面积扩大,又使得对面部的遮挡面积过大,造成佩戴者的不适,且由于面罩的上沿与下眼睑的距离较近,使得戴眼镜者尤为不适。因此,现有的各种口罩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面面俱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尘口罩,该口罩防尘性能好,且它的综合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高效防尘口罩,它具有透气的过滤面罩及系带,在过滤面罩的内侧固定有不透气的内衬罩,内衬罩与过滤面罩间形成有密封的空腔,内衬罩的内侧面与人体面部的轮廓相适,在内衬罩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一对鼻塞管,鼻塞管和内衬罩与过滤面罩间的空腔相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口罩时,将鼻塞管塞入鼻孔中,将系带轻松的挂在耳廓上,即可使面罩及内衬罩可靠的将口鼻部遮挡。鼻子呼吸的气体全部通过鼻塞管、且由面罩过滤,只要面罩的过滤性能能够满足要求,吸入到肺中的空气质量是可靠的。
本发明结构合理、佩戴舒适,它过滤效果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的A-A剖视图;
图3 图2的B-B剖视图;
图4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2、图3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防尘口罩,它具有面罩4及系带1,系带1固定在面罩4上,在面罩4的内侧固定有内衬罩2,内衬罩2与面罩4间通过周边连接形成有空腔5,内衬罩2的内侧面与人体面部的轮廓相适,在内衬罩2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一对鼻塞管3,鼻塞管3和内衬罩2与面罩4间的空腔5相通。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口罩可多次使用。
面罩4的材质可采用定型的纤维滤层,对面罩4要求:具有足够的密度,可以有效地滤除细颗粒物(PM2.5);有足够的面积,以减小呼吸阻力;能保持所需的形状。
参见图4
本实施例中,面罩具有透气的支撑层6和一次性的柔性滤层7,支撑层6与内衬罩2连为一体,支撑层6与内衬罩2通过周边连接,两者间形成空腔5,柔性滤层7贴附在支撑层6的外表面上,一透气的弹性网罩8兜住柔性滤层7,且弹性网罩8的边沿环扣在内衬罩2的边沿上。拆下弹性网罩8,可更换柔性滤层7,柔性滤层7为一次性使用。系带1固定在内衬罩2上。本实施例中柔性滤层的采用,可延长本防尘口罩的使用寿命。
柔性滤罩6的材质为柔性的纤维滤层。弹性网罩可以是海面网或其他弹性网。
参见图5
本实施例中,过滤面罩具有透气的支撑层6和一次性的柔性滤层7,支撑层6与内衬罩2连为一体,柔性滤层7贴附在支撑层6的外表面上,内衬罩2外侧的边沿具有卡槽2a,柔性滤层7的边沿伸入至卡槽2a内。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柔性滤层7,要求其内侧面的轮廓与支撑层6外表面的轮廓吻合。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内衬罩2的材质采用符合要求的塑性或弹性材料;鼻塞管3由具一定弹性的软管制成,如乳胶管、塑料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林森,未经叶林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