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0351.6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佩玥;石俊霞;陈雪;章明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21/70;G06F21/56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隔离 技术 安全 数据 交互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用户接口(1)、并串转换芯片(3)、光纤一体收发模块(8)、串并转换芯片(12)和接收端用户接口(14);
所述光纤一体收发模块(8)包括封装在内的电光转换模块(5)、发送端光隔离器(6)、接收端光隔离器(9)和光电转换模块(10);所述电光转换模块(5)上设置有发送端光隔离器(6),所述光电转换模块(10)上设置有接收端光隔离器(9),所述发送端光隔离器(6)通过单模光纤(7)与所述接收端光隔离器(9)连接;
所述发送端用户接口(1)的数据通过发送端并行数据传输链路(2)传输至并串转换芯片(3),数据经并串转换芯片(3)转换为高速串行数据并经由发送端串行数据传输链路(4)传输至所述电光转换模块(5),所述高速串行数据经电光转换模块(5)调制为光信号,所述光信号经发送端光隔离器(6)、单模光纤(7)和接收端光隔离器(9)传输至光电转换模块(10),所述光信号经光电转换模块(10)转换为串行信号并经接收端串行数据传输链路(11)传输至串并转换芯片(12),所述串并转换芯片(12)将所述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数据,得到的并行数据通过接收端并行数据传输链路(13)传输至接收端用户接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光隔离器(6)和接收端光隔离器(9)的反向隔离度为60-80dB,反向传输的光信号低于探测器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一体收发模块(8)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完全电气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10)和电光转换模块(5)采用LVPECL电平标准。
5.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送端用户接口(1)准备待发送数据,每239字节数据为一组,并利用RS255/239纠错编码算法计算生成16字节校验码,发送数据时将该检验码附加在239字节后,数据以255字节为一组发送;
步骤二:步骤一中得到的每255字节为一组的数据经发送端并行数据传输链路(2)传输至并串转换芯片(3),在40MHz时钟的驱动下,并串转换芯片(3)将数据转换为高速串行数据;
步骤三:步骤二中获得的高速串行数据经由发送端串行数据传输链路(4)发送至电光转换模块(5),经电光转换模块(5)将高速串行数据转换为光信号;
步骤四:步骤三中所述的光信号经由发送端光隔离器(6)、单模光纤(7)和接收端光隔离器(9)传输至光电转换模块(10),经光电转换模块(10)转换为串行信号;
步骤五:步骤四中所述的串行信号经接收端串行数据传输链路(11)传输至串并转换芯片(12),所述串行信号经串并转换芯片(12)转换为并行数据;
步骤六:步骤五中得到的并行数据通过接收端并行数据传输链路(13)传输至接收端用户接口(14),所述接收端用户接口(14)将接收到的数据以255字节为一组,利用RS255/239纠错编码算法完成数据校验,对数据误码字节数小于8的数据纠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光隔离器(6)和接收端光隔离器(9)的反向隔离度为60-80dB,反向传输的光信号低于探测器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转换模块(5)、发送端光隔离器(6)、单模光纤(7)、接收端光隔离器(9)和光电转换模块(10)封装至光纤一体收发模块(8)中,所述光纤一体收发模块(8)的模块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400Mbps-1.25Gbps的应用环境,所述光纤一体收发模块(8)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完全电气隔离,外部尺寸小于80mm×26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RS255/239纠错编码算法具体为:通过在每239字节后附加16字节校验信息实现对传输过程中小于8字节误码的检测与纠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光隔离技术的安全数据交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10)和电光转换模块(5)采用LVPECL电平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3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