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余热锅炉模块的吊杆支撑系统及其安装吊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0233.5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刚峰;顾全斌;刘家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24 | 分类号: | F22B37/24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余热 锅炉 模块 吊杆 支撑 系统 及其 安装 吊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锅炉的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余热锅炉模块的吊杆支撑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吊杆支撑系统的安装吊架结构。
背景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时当今世界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高效,低污染发电技术,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新建热力发电厂的首选,它的优点:发电效率高,调峰能力强,占地面积小,污染小。余热锅炉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模块时余热锅炉的主要部件,整台锅炉的重量大部分来自于模块,模块是被整个护板系统包裹起来,与最高能达到650℃高温烟气直接接触换热的,因此模块的支撑系统和安装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卧式余热锅炉模块的支撑结构,使得模块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烟气系统的密封性低,进而不能确保锅炉内的热能的高效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余热锅炉模块的吊杆支撑系统,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能保正模块的安装标高,且确保吊梁的温度不过高,且确保烟气系统的密封性,使得锅炉内的热能得到高效利用。
一种卧式余热锅炉模块的吊杆支撑系统,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两侧的顶部大梁、模块,所述模块由多个管屏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管屏由左、右两根吊杆吊起,同一模块内位于左端的吊杆水平投影形成直线布置,同一模块内位于右端的吊杆水平投影形成直线布置,每根吊杆的下方连接有对应的管屏,管屏的上方布置有内衬板、顶护板,所述顶护板位于所述内衬板的上方,所述内衬板、顶护板之间填装有保温棉,所述顶护板的上方对应于所述吊杆所形成的两条直线位置处设置有对应的吊梁结构,所述吊梁结构的两侧分别紧固于两侧的顶部大梁,所述吊梁结构的两侧下边缘和所述顶护板焊接连接,所述吊杆自下而上贯穿内衬板、保温棉、顶护板、吊梁结构的吊杆安装孔后外露于所述吊梁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吊杆的外露部分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吊梁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吊杆安装孔的中间空腔内填装有内部保温棉,所述吊梁结构的上端面盖装有密封罩,所述吊杆的外露部分位于所述密封罩的内部空腔内。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的外露部分自下而上分别套装有垫块、锥面垫圈、球面垫圈、两个螺母;
每根所述吊杆贯穿所述内衬板的位置均设置有圆环板,所述圆环板的压装于所述内衬板,所述吊杆贯穿所述圆环板。
一种卧式余热锅炉模块的吊杆支撑系统的安装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部安装吊架、两对下部吊耳,所述安装吊架的下方对应于其中模块的其中一个管屏的左、右两根吊杆的位置处分别紧固有一对下部吊耳,一对所述下部吊耳包含两个下部吊耳、其分别布置于对应位置吊梁结构的两侧,螺栓结构紧固连接下部吊耳、吊梁结构的对应侧。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由于每个管屏由左、右两根吊杆吊起,管屏的上方布置有内衬板、顶护板,内衬板、顶护板之间填装有保温棉,且吊杆的外露部分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吊梁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吊杆安装孔的中间空腔内填装有内部保温棉,所述吊梁结构的上端面盖装有密封罩,所述吊杆的外露部分位于所述密封罩的内部空腔内,保证在锅炉运行时吊梁结构及吊杆不会超温,且密封罩、保温棉也保证了烟气系统的密封性,确保吊梁的温度不过高,且确保烟气系统的密封性,使得锅炉内的热能得到高效利用;且由于吊杆的外露部分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吊梁结构的上端面,在模块安装完毕后,如需调整或检修模块只需通过拧松螺母,然后采用起吊装置把模块上升或下降;调整至合适位置即可,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能保正模块的安装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吊杆支撑系统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吊杆支撑系统及其安装吊架结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I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0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