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菠萝的栽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8007.3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1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惠民;陈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永发农场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菠萝 栽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菠萝的栽种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属于凉性。在自然状态下,果实于夏秋成熟,味甜,多汁。现有技术中,火龙果的生长周期小队较长,导致总体产量不高,生产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菠萝的栽种方法,该菠萝的栽种方法生产的菠萝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无毒副作用,产品的使用效果极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菠萝的栽种方法,所述的菠萝的栽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种植期:选好园地,选坐北朝南,阳光充足、水源丰富、交通方便之地作商品生产基地,种植前对瘠薄土壤进行改良,施足基肥,选壮苗种植,每亩种植3000-3500株,每亩施氮45公斤,施磷30公斤,施钾40公斤以保证每株育苗的营养吸收;
成长期:在种植后,每周对育苗施一次薄肥,并且在施肥完毕后两小时进行浇水直至成熟,每年4、6、7、9月各施一次叶面肥,5、8月各2次追肥;
成熟期:在小花全部谢花后,用50毫克/升赤霉素加0.5%尿素液喷果,过20天喷第二次,喷70毫克/升赤霉素加0.3%尿素液,果实发育到七成熟时,用乙烯利300毫克/升喷果催熟,采果后施一次壮芽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追肥采用0.8%尿素加0.6%硫酸钾溶液。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壮芽肥之前施有壮果催芽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生产的菠萝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无毒副作用,产品的使用效果极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菠萝的栽种方法,所述的菠萝的栽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种植期:选好园地,选坐北朝南,阳光充足、水源丰富、交通方便之地作商品生产基地,种植前对瘠薄土壤进行改良,施足基肥,选壮苗种植,每亩种植3000-3500株,每亩施氮45公斤,施磷30公斤,施钾40公斤以保证每株育苗的营养吸收;
成长期:在种植后,每周对育苗施一次薄肥,并且在施肥完毕后两小时进行浇水直至成熟,每年4、6、7、9月各施一次叶面肥,5、8月各2次追肥;
成熟期:在小花全部谢花后,用50毫克/升赤霉素加0.5%尿素液喷果,过20天喷第二次,喷70毫克/升赤霉素加0.3%尿素液,果实发育到七成熟时,用乙烯利300毫克/升喷果催熟,采果后施一次壮芽肥。
进一步地,所述追肥采用0.8%尿素加0.6%硫酸钾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壮芽肥之前施有壮果催芽肥。
另外,由于种植菠萝常见凋萎病、黑腐病 以及苗心腐病,因此,各类防治如下:
凋萎病防治方法:首先要严格注意不用病苗繁殖。其次要及时扑灭粉介壳虫,定植时用500倍乐果溶液浸头,倒置晾干后种植。种植后发现粉介壳虫为害,要及时喷乐果500倍液,或25%中科美铃1500倍液。再则,菠萝园若发现病株,要及时挖除,以防蔓延。
黑腐病防治方法:注意不要在雨天打顶及采果,以减少病菌入侵机会。此病也是贮藏菠萝鲜果的主要病害。
苗心腐病防治方法:避免种苗堆放过久,特别是远途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堆放过久,以免因高温、高湿或不透气致发热伤苗。运到目的地后即刻摊开,略晒1天~2天后再种植,要避免雨天种植,注意深耕浅种。
本发明菠萝的栽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生产的菠萝产品质量好,产量高,无毒副作用,产品的使用效果极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永发农场专业合作社,未经太仓市永发农场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8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