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葛根素精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17256.0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成;刘凤霞;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7/04 | 分类号: | C07D40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73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葛根 精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葛根素精制工艺。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国内市场上可见含葛根异黄酮的制剂药品有葛根浸膏制剂愈风宁心片及以葛根素为主要成分的葛根素注射剂。据山东医科院临床资料表明,葛根素系列药品对心脑血管疾病治愈率达97.6%,是治疗疑难病和通发病的新药,深受患者欢迎。目前国内除山东、陕西、北京、广州已建成以葛根提取物为原料的葛根素成品药生产线外,一些较大的制药集团纷纷看好葛根系列产品,随着对葛根药用价值的不断深入研究,将会有更多含葛根有效成分的药品问世。葛根素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包括水提法、酸水解法、醇提法、正丁醇法)、铅盐法、柱层析法(氧化铝柱层析、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等。虽然目前采用了一些较先进的技术如:微波辅助萃取葛根中有效成份、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葛根素等同,但分离得到的葛根素纯度较低,达不到药用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分离得到的葛根素粗品进行纯化使其含量达到97%以上(国家标准),而达到医用级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葛根素精制工艺,旨在解决现有的葛根素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得到的葛根素纯度较低,达不到药用目的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葛根素精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甲醇、乙醇作为葛根素的溶解剂,以蒸馏水、冰乙酸作为沉淀剂,以氯仿、无水乙醚、蒸馏水和冰乙酸作为除杂剂,去除水溶性的、脂溶性的、酸溶性的杂质。
步骤二、以氧化铝、粉煤灰作为柱层析时的固定相,去除色素等杂质。
步骤三、使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葛根素的精制。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的溶解剂由20%甲醇和80%乙醇组成,介电常数为35左右。
进一步,提出葛根素在去除色素后,当纯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精制。
效果汇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提纯葛根素,使葛根素的纯度超过99%,收率在42%~45%。
(2)比张仲景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的收率(12%~18%)高出27%~30%,,生产每公斤纯品葛根素仅用的原料成本可降低1500元,水电、燃料、溶剂等综合成本可降低100元,该企业目前年产纯品葛根素3吨计,本项目运用后,每年可增收540万元。
(3)葛根中的有效成分葛根黄酮(以葛根素为代表),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脑血管血流量、缓解心绞痛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开发出药用高纯度的葛根素将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葛根素精制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葛根素精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葛根素精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01:甲醇、乙醇作为葛根素的溶解剂,以蒸馏水、冰乙酸作为沉淀剂,以氯仿、无水乙醚、蒸馏水和冰乙酸作为除杂剂,去除水溶性的、脂溶性的、酸溶性的杂质。
S102:以氧化铝、粉煤灰作为柱层析时的固定相,去除色素等杂质。
S103:使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葛根素的精制。
进一步,S101中所述的溶解剂由20%甲醇和80%乙醇组成,介电常数为35左右。
进一步,提出葛根素在去除色素后,当纯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精制。
本发明将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提纯葛根素,使葛根素的纯度超过99%,收率在42%~45%,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理工学院,未经南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7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