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扭型磁电传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16568.X 申请日: 2014-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4949694B 公开(公告)日: 2017-07-07
发明(设计)人: 邢增平;吉红伟;仲建安;刘宜伟;李润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D5/12 分类号: G01D5/12
代理公司: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代理人: 单英
地址: 315201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磁扭型 磁电 传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电子材料器件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探测磁信号的磁扭型磁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进步的一项重要技术,高精度、廉价、低功耗的传感器已经成为目前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作为传感器中的一种,磁传感器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提高也使其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以类型分类,磁传感器可以分为:感应线圈型(Search coil)、霍尔效应型(Hall effect)、磁电阻型(AMR或GMR)、磁隧道型(MTJ或SDJ)、磁光型(Magneto-optical)、光泵型(Optically pumped)、磁二极管型(Magneto-diode)、磁三极管型(Magneto-transistor)、原子磁力型(Nuclear precession)、磁通门型(Fluxgate)、磁电型(magnetoelectric)、超导量子干涉型(SQUID)等。

这些磁传感器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针对低频探测而言,目前最高精度的磁传感器是SQUID,然而SQUID需要在低温下工作,且价格昂贵,很难得到普遍应用。其他探测精度比较高的磁传感器有原子磁力型、磁通门型、磁电阻型、光泵型磁传感器等,然而,这些类型的磁传感器要么价格昂贵、要么制作复杂,制约了普遍应用。

相比而言,磁电传感器因制备简单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常见的磁电型传感器主要由磁致伸缩材料和压电材料层叠复合,通过材料的内禀耦合实现磁电转换,获得磁电效应。这种层状磁电效应最早是由SQM Technology公司提出(US patent No.5675252.1997),后来美国的Penn state Univedrsity,Virginia Tech,Oakland University,俄罗斯的Novgorod state University,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单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这种层状磁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磁场作用到磁电传感器时,磁致伸缩材料发生形变,通过界面力的耦合将形变传递给压电材料,从而使压电材料发生形变,通过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输出电荷,从而实现磁到电的转换。这种耦合方式称为磁致伸缩-压电耦合磁电方式。为了获得强的磁电效应,往往需要采用具有强磁致伸缩系数和强压电系数的材料进行复合。常见的具有巨磁致伸缩系数的材料有铽镝铁(Terfenol-D)、铁镓(Galfenol)、非晶合金(Metglass)等。但是,Terfenol-D和Galfenol均需要昂贵稀土材料来制备,价钱昂贵,因而限制了其规模化使用;Metglass虽然比较便宜,但是使用其制成的磁电传感器灵敏度容易受地球磁场影响,因而限制了其在多种场合下的使用。

2008年,科学家提出了一种不采用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磁电器件的方法,参见发表于2008年93期美国AIP协会物理杂志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名为Giant magnetoelectric effect in Pb(Zr,Ti)O-3-bimorph/NdFeB laminate device的文章。该方法采用压电双晶片和磁铁复合而实现磁电效应,为了与前述的层状磁电传感器区别,这种磁电器件也被称为磁扭型磁电传感器。磁扭型磁电传感器由于采用了便宜的磁铁取代磁致伸缩材料,而使得其制作成本大大降低;此外,与层状磁电传感器不同,磁扭型磁电传感器采用磁钮力致压电变形,而磁铁,如NdFeB等的磁钮力在比较宽的工作范围内均能保持稳定,这使得该类传感器在极宽的磁场范围都具有很稳定的灵敏度。

但是,目前的磁扭型磁电传感器结构中多采用叠放在一起的压电双晶片,在长时间工作环境中该压电双晶片容易发生界面滑移而导致失效,另外采用多片压电片也使得器件制作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采用压电双晶片的磁扭型磁电传感器结构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磁扭型磁电传感器,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性能稳定,以及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一种磁扭型磁电传感器,包括压电片以及磁铁;

所述的磁铁至少与压电片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的压电片采用单片压电片,该单片压电片电极经分割处理,形成两段及两段以上的小压电区,相邻的两段小压电区之间存在间隔;然后将各段小压电区沿厚度方向进行极化处理,相邻的两段小压电区的极化方向相反,极化完毕后将极化方向相同的各段小压电片相连作为一输出端,得到两个输出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5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