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状态推测装置以及状态推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6427.8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1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濑岛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推测 开路电压 单电池 读出 电流累计 总误差 电池组 充放电停止状态 充放电状态 充电状态 蓄电元件 重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状态推测装置以及状态推测方法,对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推测。电池组在交替地重复充放电状态和充放电停止状态的单电池中,交替地重复电流累计法和开路电压法来推测单电池的SOC。并且,在通过开路电压法来推测单电池的SOC时,读出在前次开路电压法中推测出的SOC的误差值(ΔC)(S22),并且读出在紧之前的电流累计法中推测出的SOC的误差值(ΔC)(S24),使用读出的这些误差值(ΔC)来计算出总误差(ΔCS)(S26)。然后,使用总误差(ΔCS)来设定基准时间(KT),使用所设定的基准时间(KT)来推测SOC。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推测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知对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推测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例如,已知如下技术,即,将开路电压法和电流累计法组合起来对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推测的技术,其中,开路电压法在蓄电元件的充放电停止中对开路电压进行推测,根据推测出的开路电压来推测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电流累计法根据蓄电元件的充放电中的充放电电流的累计值来推测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2-149947号公报
在开路电压法中,从充放电停止起的经过时间越短,则推测的充电状态的误差就越大,在电流累计法中,累计值越增加,则推测的充电状态的误差就越大。在现有技术中,按照使根据开路电压法的误差和电流累计法的误差计算的总误差不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误差的方式,在开路电压法和电流累计法的每一个方法中设定个别基准误差。在开路电压法中,基于个别基准误差来设定恒定的基准时间,根据从蓄电元件的充放电停止起经过了基准时间的时刻的蓄电元件的端子电压,推测开路电压,并推测充电状态。
但是,在使用被设定为恒定的基准时间来推测充电状态的现有技术中,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如果基准时间被设定得比较长,则在充放电停止中推测充电状态的频率就会降低,不推测充电状态的期间被延长,会产生充电状态的误差增大的问题。此外,如果将基准时间设定得比较短,则虽然推测充电状态的频率较高,但是会产生原来推测的充电状态的误差较大的问题。期望一种适当设定基准时间并且比现有技术更高精度地对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推测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推测的技术。
由本说明书公开的状态推测装置是对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推测的状态推测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了从充放电停止开始的经过时间与上述充电状态的推测误差之间的第1相关关系;和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执行:第1推测处理,根据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停止状态下的端子电压以及上述经过时间,推测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停止状态下的第1充电状态以及第1推测误差;和第2推测处理,根据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状态下的充放电电流的累计值,推测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状态下的第2充电状态以及第2推测误差,在上述第1推测处理中,根据上述第1推测误差和上述第2推测误差来计算总误差,在上述经过时间变为根据上述总误差和上述第1相关关系决定的基准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推测上述第1推测误差。
在本说明书,还公开了由上述状态推测装置执行的状态推测方法。由说明书公开的状态推测方法包括:第1推测步骤,根据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停止状态下的端子电压以及上述经过时间,推测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停止状态下的第1充电状态以及第1推测误差;和第2推测步骤,根据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状态下的充放电电流的累计值,推测上述蓄电元件的充放电状态下的第2充电状态以及第2推测误差,在上述第1推测步骤中,根据上述第1推测误差和上述第2推测误差来计算总误差,在从充放电停止开始的经过时间变为与上述总误差相对应的基准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推测上述第1推测误差。
发明效果
根据由本说明书公开的发明,与设定恒定的基准时间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高精度地推测蓄电元件的充电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池组的构成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4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