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1504.0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4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融林;莫小龙;崔悦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极化 基站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移动通信系统有决定性作用。双极化天线采用极化分集技术有利于频率复用、收发同工、抵抗多径衰落和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双极化天线极化分集利用土45°二个极化方向正交的天线之间的不相关性,分集增益约为5dB,比起单极化天线常用的空间分集技术,分集增益要高约2dB。此外,单极化天线空间分集接收的效果取决于两副接收天线的位置,天线覆盖的正方向为最好,慢慢向两侧减弱,小区实际覆盖范围会因此而缩小。用双极化天线的极化分集技术代替单极化天线的空间分集技术,天线位置几乎不影响分集增益,覆盖主方向和边缘处的差别非常小,能充分改善边缘处的接收效果,保证覆盖范围不变。双极化天线能接收或发射两个极化正交的电磁波,因此在同一带宽内,双极化天线可以发射两种信号,这提高了收发时工作或者频率复用的效率。
现已提出的双极化基站天线有直立振子和贴片天线二类。贴片天线缝隙耦合馈电,要实现双极化需采用多层结构,带宽较窄不易获取高隔离。由中心正交放置的二对直立振子构成的双极化基站天线,直立振子需用巴伦馈电,巴伦同时兼具支撑的作用,但巴伦与振子的集成有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包括第一、第二振子单元及反射板,所述第一振子单元及第二振子单元相互正交嵌套固定在反射板上。
所述第一振子单元及第二振子单元均包括印刷振子、馈电微带线和介质板,所述印刷振子包括振子单元左臂、振子单元右臂、槽线,所述振子单元左臂、振子单元右臂及槽线印刷于介质板的正面上,所述馈电微带线印刷于介质板的背面上。
所述振子单元左臂及振子单元右臂关于介质板中线镜像对称,所述槽线位于介质板中线处。
所述馈电微带线包括第一匹配段、第二耦合段和第三匹配段,所述第一匹配段和第三匹配段分别垂直于第二耦合段,所述第一匹配段长为0.1~0.3λ0,其特性阻抗为50Ω,第三匹配段长为0.5~0.15λ0,其特性阻抗为50Ω。
所述振子单元左臂及振子单元右臂在末端处向下弯折,未弯折部分与弯折部分的比为0.3~0.7。
第一振子单元第二耦合段在馈电点处向下凹,第二振子单元第二耦合段在馈电点处向上凹。
第一振子单元介质板中间向下开有第一振子单元槽,第二振子单元介质板中间向上开有第二振子单元槽。
所述第一、第二振子单元的高度0.2λ0~0.5λ0。
所述反射板为带侧边的结构。
所述印刷振子下端与地板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两个平面结构的振子单元相互正交嵌套实现双极化,结构简单;二个振子之间只需要穿插嵌套在一起,固定在反射板上即可,四个固定点,无需其他辅助固定。馈电结构为一印刷宽带巴伦,天线带宽可完全覆盖680-980MHz,可完全覆盖GSM900与LTE700频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的第一振子单元;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的第二振子单元;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的带宽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在680MHz辐射方向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在830MHz辐射方向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在980MHz辐射方向图;
图8是图1的俯视图;
图9是图1的前视图。
图中示出:
1-第一振子单元;2-第二振子单元;3-反射板;4A-第一振子单元左臂;4B-第一振子单元右臂;5-第一振子单元槽线;6-第一振子单元开槽;7-第一振子单元介质板;8A-第一振子单元第一匹配段;8B-第一振子单元第二耦合段;8C-第一振子单元第三匹配段;9A-第二振子单元左臂;9B-第二振子单元右臂;10-第二振子单元槽线;11-第二振子单元开槽;12-第二振子单元介质板;13A-第二振子单元第一匹配段;13B-第二振子单元第二耦合段;13C-第二振子单元第三匹配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1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外科用固定夹板
- 下一篇:生物信息康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