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桩机桩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1496.X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峰;黄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兴鸿达基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16 | 分类号: | E02D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31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桩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打桩机桩架结构。
背景技术
打桩机由桩锤、桩架及附属设备组成,工作时桩锤依附于桩架的正面——又称工作面进行打桩作业,因而桩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打桩质量以及打桩效率。目前在建筑施工工地上常见的打桩机的桩架,其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在立柱的工作面的背面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立柱的支撑杆,立柱由多段分段立柱组成,在使用时,需要将各段分段立柱全部拆卸下来并装车运输至建筑施工工地,然后再将各段分段立柱用螺栓依次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立柱后才能进行打桩作业。上述结构的桩架其立柱的装拆过程比较繁琐,耗时耗力,一般至少需要2天的准备时间才能完成装拆,然后才能开始进行打桩作业,打桩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拆卸后的分段立柱占用空间大,运输十分困难,大大提高了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省时省力、能有效提高打桩工作效率的打桩机桩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打桩机桩架结构,包括:铰连接在底座上的立柱和用于支撑立柱的支撑杆,立柱由上段立柱和下段立柱组成,上段立柱底部与下段立柱顶部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通过轴销连接;在位于相互铰接端的上、下段立柱之间设置有驱动上段立柱相对下段立柱旋转、从而使上段立柱向下段立柱靠拢折叠的驱动装置;立柱的工作面的背面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为第一支撑油缸,第一支撑油缸铰连接在底座上,第一支撑油缸的伸出杆与下段立柱的背面相铰接;立柱能在第一支撑油缸的驱动下相对底座旋转,从而将立柱放倒或升起至竖直位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打桩机桩架结构,其中,驱动装置的结构为:铰连接在下段立柱侧面的第二支撑油缸,第二支撑油缸的伸出杆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相铰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连接在上段立柱侧面,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连接在下段立柱侧面;上段立柱能在第二支撑油缸的驱动下相对下段立柱翻转旋转,从而使上段立柱向下段立柱靠拢折叠。
进一步地,前述的打桩机桩架结构,其中,在位于紧固件连接端的下段立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支撑油缸,第三支撑油缸位于底座中,第三支撑油缸的伸出杆与下段立柱的底部相铰接;第三支撑油缸的伸出杆完全向外伸出时,立柱处于竖直平衡位置,第三支撑油缸的伸出杆向内收缩至底座内时,立柱处于竖直倾斜位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打桩机桩架结构,其中,在底座上还设置有第四支撑油缸;当立柱在第一支撑油缸的驱动下逐渐被放倒至某一设定距离时,第四支撑油缸的伸出杆向外伸出后支撑住立柱,随后第四支撑油缸的伸出杆逐渐向内缩回并支承着立柱逐渐向下放倒直至立柱被完全放倒至躺平位置;当立柱在第一支撑油缸的驱动下从水平位置即将升起时,第四支撑油缸的伸出杆先向外伸出并支撑住立柱,并且随着第四支撑油缸的伸出杆逐渐向外伸出立柱也逐渐被向上升起。
进一步地,前述的打桩机桩架结构,其中,立柱呈“人”字形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打桩机桩架结构,使用时只需控制各支撑油缸使立柱折叠收缩后即可运输至建筑施工工地,运输至建筑施工工地后控制各支撑油缸使立柱展开至竖直工作位置后即可进行打桩作业,一般只需20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即可将折叠收缩的桩架展开至竖直工作位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运输前后无须装拆立柱,收缩折叠后的桩架占用空间基本不超过打桩机的底座,可整机一车运输,运输方便,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打桩机桩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三支撑油缸的伸出杆向内收缩后立柱处于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支撑油缸的伸出杆向内收缩时立柱处于放倒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立柱被放倒至水平位置后且上段立柱翻转折叠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兴鸿达基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兴鸿达基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1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