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竖缝式鱼道休息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0113.7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双科;刘之平;边永欢;柳海涛;姜涵;郑铁刚;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袁建水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缝式 鱼道 休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缝式鱼道休息池,是一种水工设施,是一种用于水闸、坝的环保设施。
背景技术
高水头、长距离的鱼道,为确保过鱼对象完成其长距离上溯过程,应生态学专家的要求,大部分竖缝式鱼道均设置了休息池,但目前针对休息池的研究不足,休息池中的水流结构不尽合理,难于达到使鱼类在溯游过程中的充分休息,甚至是鱼类在溯游过程中迷失方向,造成死亡。公开号CN202745019U的专利公开过一种生态鱼道,其中涉及过休息池的概念,该休息池通过水池加宽为鱼类提供休息场所。但该类休息池仅适用于较开阔的场地条件,在高山峡谷等狭窄地形条件下难以采用,另外该生态鱼道包括休息池的隔板均采用了带有钩状结构的墩头体型,较长的钩状墩头不仅影响了休息区的完整性,也增加了对鱼类可能造成的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竖缝式鱼道休息池。所述的休息池的宽度与鱼道相同,并调整了水流结构,使鱼类可以在休息池中恢复体力,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且不会迷失方向。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竖缝式鱼道休息池,包括竖缝式鱼道内与上游的水池连接的上游隔板和上游导板,与下游的水池连接处的下游隔板和下游导板,所述的上游隔板、上游导板、下游隔板、下游隔板与竖缝式鱼道两侧边墙形成池体,所述的上游隔板与下游隔板设置在竖缝式鱼道的同侧边墙上,所述的上游导板与下游导板设置在竖缝式鱼道的另一侧边墙上,所述池体的底面为水平或小于水池底面的坡度,所述池体的宽度与竖缝式鱼道的水池的宽度等宽,所述的池体的长度为竖缝式鱼道水池的长度的2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池体内与隔板同侧的边墙上设置整流导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整流导板距上游隔板的距离为池体宽度的0.65倍,所述整流导板的长度为池体宽度的0.25倍,所述整流导板墩头形状为1/2圆弧型。
进一步的,所述上游隔板、上游导板、下游隔板、下游导板的墩头形状均为人字型,所述的上游导板、下游导板墩头迎水面坡度为1:1,背水面坡度为1:3;所述的上游隔板、下游隔板墩头迎水面坡度为1:3,背水面坡度为1:1。
进一步的,所述上游导板、下游导板长度为池体宽度的0.20-0.34倍。
进一步的,所述上游导板和上隔板之间形成的上游过鱼竖缝、下游导板和下游隔板之间形成的下游过鱼竖缝为池体宽度的0.15-0.20倍。
进一步的,所述上游过鱼竖缝、下游过鱼竖缝的导向角度为45°。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底部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池体,在不加宽鱼道宽度的前提下,增加水池的长度,使水流在休息池中的流速衰减,使鱼类在休息池中可以到的充分的休息,恢复体力继续上溯。不加宽鱼道宽度的休息池在地形复杂的水库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有意义,这种休息池能适用于各种地形条件,施工简单,造价低廉,解决了竖缝式鱼道休息池的布置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述休息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所述休息池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所述休息池中的流场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至七所述过鱼竖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竖缝式鱼道休息池,如图1、2所示,图1、2中箭头表示水流的方向。本实施例包括竖缝式鱼道内与上游的水池9连接的上游隔板2和上游导板3,与下游的水池11连接处的下游隔板5和下游导板6,所述的上游隔板、上游导板、下游隔板、下游隔板与竖缝式鱼道两侧边墙8形成池体1,所述的上游隔板与下游隔板设置在竖缝式鱼道的同侧边墙上,所述的上游导板与下游导板设置在竖缝式鱼道的另一侧边墙上,所述池体的底面12为水平或小于水池的底面坡度,所述池体的宽度与竖缝式鱼道的水池宽度等宽,所述的池体的长度为竖缝式鱼道水池的长度的2倍。
竖缝式鱼道是由一连串底部倾斜的水池组成,而本实施例所述的休息池则是插入到这些水池中间的一个特殊的水池,如图2所示。休息池池体的宽度与鱼道其他水池的宽度等宽,但长度加长一倍。所述的长度是水流方向流经长度,而宽度则是鱼道与水流方向垂直的两侧墙之间的距离。
为改变休息池中水流结构,可以在池体中设置一块以上的整流导板。整流导板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其他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01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