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9588.4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7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荣;赵亚南;吴文青;杨龙祥;朱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48/18;H04W72/08 |
代理公司: | 江苏爱信律师事务所 32241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用户 体验 网络 接入 选择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1:收集QoE数据:各个网络的RRM实体测量该网络参数,终端收集用户侧的偏好信息,然后RRM实体和终端将所收集数据汇报给联合资源管理器;
步骤2:处理QoE数据:联合资源管理器归一化计算用户每个偏好属性在候选网络可获得的效用值,采用绝对等级分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属性的权重,然后通过对各属性加权求和得到用户对候选网络的满意度;
步骤3:做出QoE决策:联合资源管理器通过对用户在候选网络可得到的满意度进行排序,然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满意度最高的网络的RRM实体,由RRM实体执行无线资源分配,实现用户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收集QoE数据包括两个过程;
(1)各个网络的RRM实体测量该网络参数并上报给联合资源管理器:
假定候选网络i的RRM实体测量当前网络中已经存在的用户数有Ui个,第k个用户使用的业务所占用的带宽为Bk,当前要接入的用户业务需要占用的带宽为Bj,候选网络i可提供的网络总带宽为Ci;然后RRM实体将测量信息上报给联合资源管理器,进而联合资源管理器端可得候选网络i的负载因子如下:
式中,表示将现有用户考虑进来后候选网络i的剩余带宽;
同时,候选网络i的RRM实体发送给无线资源管理器的信息包括当前网络的QoS信息,其可以有:时延、带宽和价格信息;
(2)终端收集用户需求属性集并上报给联合资源管理器:
对不同的属性进行归一化,记Rcand={r1,r2,r3,…rm}为m个候选接入网络集合,Q={q1,q2,…,qn}为用户对当前使用业务的n个主观属性要求集合,P={pi1,pi2,…,pin}为第i个候选网络能够实时提供的n个属性的值;
使用一个三元组来具体表示用户的属性需求,reqj={thj,gj,rj},其中,thj为用户设定的第j个属性的理想值;rj表示用户对自身设定的thj参数的确定程度,取值在区间(0,1]内,rj=1表示用户对自身设定的理想值thj非常确定,即用户能接受的第j个属性值在很大程度接近于thj;gj表示用户对该属性的重视程度;
使用绝对等级分方法表征用户对该属性的重视程度,不同的分数代表用户对属性的不同重视程度,可以是:
表1不同分数对应的重要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处理QoE数据过程包括;
(1)联合资源管理器归一化计算用户每个偏好属性在候选网络可获得的效用值:
将属性分为两大类:积极属性和消极属性,积极属性可以是安全性、带宽;消极属性可以是费用、延迟;
不同类型属性的效用值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积极属性的效用值计算方法:
消极属性的效用值计算方法:
其中,pij/thj和thj/pij反映了候选网络所能提供的属性值pij与用户提出的理想值thj间的偏离程度;M为放大因子;p是一个取值范围在(0,1)之间的常量;
(2)采用绝对等级分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属性的权重:
在用户给出对各个属性的重视等级{g1,g2,…,gn}后,对判决指标的主观权重进行重赋值,具体方法如表2所示:
表2层次分析法方案
若属性i对属性j的层次分析赋值为dij,按照表1所示方法进行赋值,可得赋值矩阵为:
计算各个属性的层次分析偏好优序数Oj:
并取:
则可得候选网络所有属性的主观偏好权重向量为:
W=(w1,w2,…,wn)(7)
(3)对各属性加权求和得到用户对候选网络的满意度:
获得各个属性的效用值向量Ui=(ui1,ui2,…,uin)和主观偏好权重向量W=(w1,w2,…,wn)后,依据加权平均法可求得用户对此候选网络提供的各属性的总满意度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95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