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6688.1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良;毛庆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00 | 分类号: | B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25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折弯机。
背景技术
目前加工压力盖框组件使用人工压可拆铝盖,此方法效率慢劳动强度大,质量受操作工人熟练程度影响大且不稳定等缺点。
而现在各种设备的零件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的加工设备生产出来,如用来去料加工的各种的车床、铣床、磨床以及加工中心中等,用来将各个零件连接起来的各种焊接设备等,而其它的用来对零件表面进行处理的喷漆以及发黑设备等等。需要将零件进行折弯时我们常使用的是折弯机,根据各种驱动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电机传动折弯机、液压折弯机、气压传动机等等。
电机传动的折弯机耗能较大,效率较低; 液压折折弯机的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而现有的气动折弯机的通过气压控制气缸驱动,结构简单耗能较低,但是折弯部分的压力头部分由于气缸的驱动较快,动作过十迅速,在折弯一些薄板类零件容易损坏。
基于上述,我们渴望设计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折弯机来压弯可拆铝盖等产品,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新型启动折弯机来压弯可拆铝盖,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折弯机,包括:
机架;
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定位装置,用于承载待折弯产品;
气动预压装置,用于通过上下运动将所述待折弯产品压紧在所述定位装置上;
气动折弯装置,用于通过伸缩运动对所述待折弯产品进行折弯;以及
电控装置,分别与所述气动预压装置、气动折弯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动预压装置、气动折弯装置的运动;
其中,所述气动折弯装置包括折弯冲头、冲头座、弹性元件定位销、弹性元件、行程控制销以及与所述行程控制销固定连接的折弯气缸,所述冲头座设有导向槽,所述折弯冲头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以正对所述待折弯产品,另一端靠近所述行程控制销;所述弹性元件定位销固定在所述冲头座上,而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套于所述弹性元件定位销上,另一端与所述折弯冲头的另一端抵顶;
藉由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气动预压装置向下运动以将所述待折弯产品压紧在所述定位装置后,控制所述折弯气缸伸长,从而带动所述行程控制销顶压所述折弯冲头,所述折弯冲头在所述行程控销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弹性元件并沿着所述导向槽向所述待折弯产品推压,以折弯所述待折弯产品;
待所述待折弯产品折弯完成后,藉由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折弯气缸收缩,从而带动所述行程控制销远离所述折弯冲头,所述折弯冲头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反向作用力下复位后,控制所述气动预压装置向上运动以松开完成折弯的所述待折弯产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待折弯产品为可拆铝盖、可折不锈钢盖、电饭煲压力框组件、电压力锅压力框组件、电磁IH电饭煲或电磁IH压力锅压力框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装置为根据所述待折弯产品结构设计的可更换式定位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动预压装置在所述待折弯产品的两折弯扣之间设定一个预压块,并通过上下运动对所述待折弯产品进行“ Z”方向的夹紧和松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动预压装置包括预压气缸、气缸支撑板、气缸固定板以及预压块,所述气缸支撑板和气缸固定板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预压气缸,所述预压块设于所述预压气缸下方,所述预压气缸通过推动所述预压块对所述待折弯产品进行预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控装置上设有启动开关和行程开关,所述启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气动预压装置的上下运动;所述行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气动折弯装置的伸缩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折弯气缸通过气缸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下方设有四个脚轮,其中两个带刹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折弯冲头的伸缩长度可通过所述折弯气缸上的螺丝进行调整,所述折弯冲头对所述待折弯产品的折弯时间通过所述电控装置上的时控器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气动折弯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气动折弯机来对产品进行折弯,相比人工压可以效率提高,且质量稳定,改善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6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