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除尘及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3129.5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汤晓君;寇福林;梁运涛;罗海珠;孙勇;刘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01D46/00;G01N1/34;G01N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除尘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成分及浓度的光谱在线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除尘及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光谱法几乎可以实现所有极性气体的定量分析,且工作过程中既不消耗任何材料,也不产生任何废弃物,而且还可以长期工作,维护费用低,因此是气体在线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光谱仪已开始应用于气体成分及浓度的在线分析领域,如探井气测录井、大气环境监测、矿井气体成分及其浓度的在线监测、电力设备特征气体的在线检测等领域。由于红外光谱法是基于气体吸收的Lambert-Beer定理这一原理的,粉尘除了容易着附在镜片上,影响仪器性能外,还会由于其折射、吸收等光学特性遮挡光路,影响气体分析结果,因此,在待分析气体进入光谱仪气室之前,最好能除去待分析气体中的粉尘。
常规的气体除尘方法包括干式除尘、过滤除尘、电除尘、等离子体除尘和离心力除尘等。干式除尘只能除去露点以上粉尘;过滤方法,如袋式除尘,其除尘效果好,常用玻璃纤维和工业涤纶做过滤布,但涉及滤得的粉尘的清除问题,因为这些过滤出来的粉尘容易积攒在过滤器的表层,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堆积的固体越来越多,将造成过滤布的堵塞,从而影响到过滤器的性能,以至于需要经常更换,给气体的在线分析造成不便;电除尘法同样涉及电极板上的粉尘清除问题;等离子体法则会改变某些气体特性,因此在涉及气体分析的场合是不合适的;离心力除尘技术是利用含尘气流作圆周运动时,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尘粒和气流会产生相对运动,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它是旋风除尘器的主要机理,这种方法需要有个粉尘袋,需要定期清理。
除了除尘之外,待分析气体进入到光谱仪气室中,需要有动力将其抽入,因此气体在线分析的采样还需要有气泵。虽然独立的气泵,独立的气体过滤器和独立的气体干燥器的组合,可以完成待分析气体的传输,除尘与除湿,但安装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气体除尘及采样装置,具备常规的除尘功能,保证过滤筛的长期工作性能稳定,不需要任何的清理工作,维护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部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粉尘排出端,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且第二壳体的进气口处设置有过滤筛,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气口,且出气口穿出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第一抽风螺旋桨,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第二抽风螺旋桨。
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处和粉尘排出端均设置有防护罩。
所述第一抽风螺旋桨、第二抽风螺旋桨和过滤筛均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第二抽风螺旋桨位于过滤筛和电机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空隙形成粉尘通道,第一壳体的过滤布和出气口之间形成过滤气体通道,第二抽风螺旋桨由电机驱动进行旋转,第二抽风螺旋桨旋转的过程中将外部待分析气体通过过滤筛抽入过滤气体通道中,过滤筛将粉尘阻挡在气体除尘及采样装置之外,粉尘在旋转的过滤筛形成的离心力作用下从过滤筛上脱离,进入粉尘通道,粉尘在第一抽风螺旋桨的作用下从粉尘通道中排出。
所述过滤筛包括架构和设置在架构上的过滤布。
所述架构由不锈钢网罩制成;过滤布由玻璃纤维或涤纶制成。
所述过滤筛的过滤面为用于使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过滤筛上脱离的弧面或锥形面。
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设置第一抽风螺旋桨和第二抽风螺旋桨,第二抽风螺旋桨在电机驱动下旋转,将第一壳体内气压降低成负气压,从而将外部待分析气体通过过滤筛抽入到第二壳体内,待分析气体从过滤筛上脱落的粉尘进入粉尘排出端,而不会从过滤筛与第二壳体的缝隙进入第二壳体,既避免了过滤气体的粉尘污染,也避免了粉尘在过滤筛和第二壳体内的气体通道之间的堵塞。
进一步的,本发明由于在进气口处设置了过滤筛,不但具备常规的除尘功能,并且过滤筛在电机驱动下旋转,利用离心力自动清除过滤筛表层的粉尘,以避免过滤筛的堵塞,保证过滤筛的长期工作性能的稳定,且不需要任何的清理工作,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面剖面图。
图2为过滤筛正面图;
图3为过滤筛剖面图,其中,图3(a)为弧面,图3(b)为锥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3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