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液化气船的液罐安装结构及其安装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2919.1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2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苏龙;姜旭枫;黄智焱;刘磊;刘保华;陆劲宇;胡璐;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1/00 | 分类号: | B63B11/00;B63B25/00;B65D8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191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液化气 安装 结构 及其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大型液化气船的液罐安装结构,所述液罐(2)安装在液化气船船体的液罐舱(1)中,液灌舱(1)上设有顶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罐舱(1)的底板上设有多个底部垂直支座(11)、多个底部防横摇支座(12)和多个底部防纵摇支座(13),所述液罐舱(1)的顶板(5)上设有多个顶部防横摇支座(14),每个底部防横摇支座(12)和顶部防横摇支座(14)均包括两个横向相对设置的支撑体,这两个支撑体之间形成防横摇限位槽;每个底部防纵摇支座(13)包括两个纵向相对设置的支撑体,这两个支撑体之间形成防纵摇限位槽;所述液罐(2)下端设有多个垂直配合支座(21)、底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2)和底部防纵摇配合支座(23),液罐(2)上端设有多个顶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4);当所述液灌(2)安装在液灌舱(1)后,所述垂直配合支座(21)位于底部垂直支座(11)的正上方,所述底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2)卡在底部防横摇支座(12)的防横摇限位槽中,所述底部防纵摇配合支座(23)卡在底部防纵摇支座(13)的防纵摇限位槽中,所述顶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4)卡在顶部防横摇支座(14)的防横摇限位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液化气船的液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垂直支座(11)和垂直配合支座(21)之间的间隙、底部防横摇支座(12)和底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2)之间的间隙、底部防纵摇支座(13)和底部防纵摇配合支座(23)之间的间隙、顶部防横摇支座(14)和顶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4)之间的间隙均设有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液化气船的液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底部垂直支座(11)、底部防横摇支座(12)和底部防纵摇支座(13)在液罐舱(1)底板上与液灌(2)底面的对应区域中均匀分布,并且所述底部防横摇支座(12)在对应区域沿船体的纵向中线位置设置一排,所述底部防纵摇支座(13)在对应区域沿船体的横向中线位置设置一排,其他位置上均匀地设置底部垂直支座(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液化气船的液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罐(2)上部设有多个凸出于液灌(2)顶面的止浮装置(25)。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液化气船的液罐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以单个液罐(2)为单位,在底部垂直支座(11)、底部防横摇支座(12)、底部防纵摇支座(13)、顶部防横摇支座(14)、垂直配合支座(21)、底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2)、底部防纵摇配合支座(23)、顶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4)上设置标志作为数据收集点,然后利用三维全站测绘仪分别测量数据收集点的位置数据,得出实际数据收集点与理论点的位置偏差,然后根据数据收集点和理论点的位置偏差数据确定各个支座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前后、左后或高度上的偏差,其中各数据均以液化气船总段分析基准点为参照基准;
二、将步骤一中分析得出的各偏差值输入三维分析软件中,根据液罐(2)的搭载定位要求和各个数据收集点的偏差情况在软件中进行液罐(2)的模拟吊装定位工作,通过在软件中调整出液罐(2)的最佳定位状态;
三、根据液罐(2)最终的模拟吊装定位状态,把液罐舱(1)纵向两端的底部防横摇支座(12)中间区域的连线作为纵向定位基准线(15),把液灌舱(1)横向两端的底部防纵摇支座(13)的中间区域的连线作为横向定位基准线(16),在角部的四个底部垂直支座(11)和垂直配合支座(21)上分别勘划水平定位基准线(17),分别在液罐(2)的各底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2)和底部防纵摇配合支座(23)上勘划定位基准线标记(18、19);
四、计算液罐定位支撑高度和所有相配合的支座之间的最终环氧厚度,使环氧厚度满足环氧性能及设计结构要求,其中液罐定位支撑高度TH2=160mm(理论厚度)-△H1+△H2;底部垂直支座(11)和垂直配合支座(21)之间的环氧厚度TH1=15mm(理论厚度)-△H1+△H2;
底部防横摇支座(12)和底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2)之间的的环氧厚度TB=18mm(理论厚度)-△B1+△B2;
底部防纵摇支座(13)和底部防纵摇配合支座(23)的环氧厚度TL=18mm(理论厚度)-△L1+△L2;
△H1表示船体底部垂直支座(11)的实际高度与理论高度的差值、△H2表示液罐(2)上的垂直配合支座(21)的实际高度与理论高度的差值;△B1表示船体底部防横摇支座(12)的实际横向坐标与理论横向坐标的差值、△B2表示液罐(2)上的底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2)的实际横向坐标与理论横向坐标的差值;△L1表示船体底部防纵摇支座(13)的实际纵向坐标与理论纵向坐标的差值、△L2表示液罐(2)上的底部防纵摇配合支座(23)的实际纵向坐标与理论纵向坐标的差值;
五、在液罐舱(1)中布置多个前后、左右及高度调节油缸(41、42、43),并且设置多个支撑钢管(3),步骤四中的定位支撑高度为支撑钢管(3)实际的支撑高度;
六、吊装液罐(2)至液罐舱(1)内,并首先通过前后、左右调节油缸(41、42)调节定位液罐(2)的前后、左右位置,待液罐(2)前后、左右位置满足要求后,将液罐(2)吊放至支撑钢管(3)上,液罐(2)的水平定位偏差满足要求后定位完成,若不满足要求则通过调整高度调节油缸(43)和支撑钢管(3)对液罐(2)的支撑高度直至满足要求;
七、液罐(2)完成和液罐舱(1)的定位后,在对应配合的支座之间的间隙进行环氧树脂浇注处理;
八、各相配合的支座之间的环氧树脂完全固化后,调节所有的高度调节油缸(43)同时顶升液罐(2),待液罐(2)被顶升2mm~3mm时,移除支撑钢管(3),再降低所有高度调节油缸(43)的顶升高度,使液罐(2)完全由底部垂直支座(11)支撑;
九、将液灌舱(1)的顶板(5)盖放在液灌(2)上,并将所述顶部防横摇配合支座(24)与顶部防横摇支座(14)的两个支撑体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9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处理禽类头部羽毛的打毛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打散禽类羽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