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耐磨型冲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2548.7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龙泉驿区齐盛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21D37/01 | 分类号: | B21D37/01;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寿命 耐磨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耐磨型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中的冲压加工在国民经济的加工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冲压工艺,具有精度高、效率高、质量好、节约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冲压模具的冲压制件就是靠上、下模具的相对运动、冲压来完成的。加工时上、下模具之间需要往复不断地分合,因此对于冲压成型的模具,一般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冲击强度,从而在反复的冲击下模具不易产生裂纹或变形。然而,传统的冲压模具大多采用不锈钢或合金钢作为材料,在长期的高强度反复冲压下,模具表面容易发生高温氧化,使模具表面发生形变,直接影响了所加工零件的成型效果。
此外,由于在冲压过程中上下模导向精度存在误差,冲头和凹模开口(刀口部)之间的配合必然会存在一定偏差,然而由于现有冲压模具凹模上部开口处的内径与冲头外径一般设置为相同,因此难免会导致冲头冲压时与凹模开口出现单边刮压及单边过渡磨损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也会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增强冲头及凹模表面耐冲击强度的使用寿命长的耐磨型冲压模具,冲头表面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凹模表面采用树脂层和陶瓷颗粒层,均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冲压性能;同时凹模开口处的内侧壁设置高强度弹性复合层,防止发生单边磨损和单边刮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耐磨型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上设置有凸模,下模座上设置有与凸模相配合的凹模,所述的凸模下方设置有冲头,冲头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硬质合金层;所述的凹模的内表面设置有抗磨层,抗磨层由竖直段的高强度弹性复合层和设置于高强度弹性复合层下方的树脂层组成,树脂层与高强度弹性复合层表面平滑连接。
所述的凸模上设置有用于冲压压边的压板,压板设置于冲头上方。
所述的压板、冲头和凸模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
所述的硬质合金层为YG8硬质合金层。
所述的高强度弹性复合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
所述的树脂层的下方设置有陶瓷颗粒层,树脂层均匀涂覆于陶瓷颗粒层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冲头外表面设有硬质合金层,增加了冲头的刚性和抗磨损程度,增加了冲头的使用寿命;
2)凹模刀口部表面采用树脂层和陶瓷颗粒层,利用陶瓷颗粒优异的耐磨性能,大大增强了凹模的耐磨性能,并在陶瓷颗粒层表面均匀涂覆树脂层,进一步提高了凹模的耐冲击强度,保证了凹模的使用寿命;
3)凹模刀口部的内侧壁设置有高强度弹性复合层,可有效防止发生单边磨损和单边刮压的现象,在确保冲头及凹模使用寿命的前提下,也保障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4)凸模上设有压板,在冲压成型时对零件起到了有效的压边作用,可有效防止零件冲压过程中翘边;
5)压板、冲头和凸模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稳定性良好,不易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凸模,4-凹模,5-冲头,6-硬质合金层,7-高强度弹性复合层,8-树脂层,9-压板,10-陶瓷颗粒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齐盛机械厂,未经成都市龙泉驿区齐盛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5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颗粒‑肽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褐煤常温干燥提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