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2545.3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5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扬扬;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10M173/02 | 分类号: | C10M173/02;C10N40/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无毒 防锈 切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产品可用于车、磨、钻等各种金属的切削加工。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和生产的进步,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金属切削液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而随着对被加工零件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对切削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当今世界性能源短缺问题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使用已久的水基切削液由于配方中含有亚硝酸钠等有毒物质并添加有机械油类物质,因而其在防锈性、稳定性以及环保性等多方面性能已明显滞后于现代切削加工技术绿色化、多功能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为此研制一种绿色制造用多功能水基全合成型切削液已成为本领域亟待实现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基切削液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制备方便、具有良好的润滑极压性能和防锈性能的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份组成:
该防锈切割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水溶性有机防锈剂:将有机羧酸和乙醇胺按照1∶1~3的比例混合均匀,升温至60~80℃,恒温搅拌90~120分钟,待该反应液澄清且为无分层的均一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出料即为水溶性有机防锈剂;
(2)、将EDTA-2Na、硼砂、苯甲酸盐、苯并三氮唑按照顺序依次溶解在水中;
(3)、将有机防锈剂、硼酸酯水基润滑剂依次加入到经步骤(2)制得溶液中,搅拌均匀;
(4)、待上述溶液变成澄清透明时,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1小时,即得产品。
上述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中,制备水溶性有机防锈剂所用的有机羧酸为油酸和/或癸酸和/或癸二酸和/或有机杂环多元羧酸T485;所用的乙醇胺为一乙醇胺和/或二乙醇胺和/或三乙醇胺。
上述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中,所述的硼酸酯水基润滑剂为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
上述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中,所述的消泡剂为水溶性有机硅消泡剂,如JF-1124消泡剂。
实际使用时,将上述的产品液稀释成3%~10%的水溶液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提供的配方中未用到亚硝酸钠等有毒物质,所含添加剂均为可生物降解的添加剂,是一种对环境无毒、无污染的金属切削液,属绿色环保产品;
二、本发明提供的配方中没有添加机械油类的物质,生物稳定性好,使用周期长;
三、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防锈剂具备优异的缓蚀和防锈润滑性能,可以满足工序间中短期防锈要求,其产品不仅适合铸铁等黑色金属的加工,而且适合铝合金等有色金属材质的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其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数分别为:
该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的制备方法是:
(1)、制备水溶性有机防锈剂:将癸二酸和二乙醇胺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升温至65℃,恒温搅拌90分钟,待该反应液澄清且为无分层的均一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出料即为水溶性有机防锈剂;
(2)、将EDTA-2Na、硼砂、苯甲酸盐、苯并三氮唑按照顺序依次溶解在水中;
(3)、将有机防锈剂、硼酸酯水基润滑剂依次加入到经步骤(2)制得溶液中,搅拌均匀;
(4)、待上述溶液变成澄清透明时,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1小时,即得产品。
实施例二
一种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其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数分别为:
该多功能无毒水基防锈切割液的制备方法是:
(1)、制备水溶性有机防锈剂:将有机杂环多元羧酸T485和三乙醇胺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升温至75℃,恒温搅拌90分钟,待反应液澄清且为无分层的均一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出料即为水溶性有机防锈剂;
(2)、将EDTA-2Na、硼砂、苯甲酸盐、苯并三氮唑按照顺序依次溶解在水中;
(3)、将有机防锈剂、硼酸酯水基润滑剂依次加入到经步骤(2)制得溶液中,搅拌均匀;
(4)、待上述溶液变成澄清透明时,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1小时,即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未经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5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