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2466.2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华建民;康明;曹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004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底板 施工 期间 裂缝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前,即在施工期间经常产生裂缝(除特别说明外,文中所指裂缝均是指通常条件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肉眼可见裂缝),此时,结构通常尚未承受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全部荷载,这种裂缝多因间接作用如,非荷载变形(收缩、温度等)引起。王铁梦教授总结分析个人经验和国内外的调查资料认为:“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属于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陷)引起的约占80%以上;属于由荷载引起的约占20%左右”。文中将这种在施工期间主要因间接作用(收缩、温度等)引起的裂缝称作混凝土“施工期间间接裂缝”。混凝土施工期间间接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数天或十几天的时间段内,也有在浇筑完毕的几个月后仍主要因间接作用产生裂缝的,但与后续正常使用状态的长时期相比,施工期间间接裂缝可称作“早期裂缝”。
混凝土施工期间间接裂缝可能会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耐久性及观感造成影响;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有时即使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耐久性及承载能的影响不大,也会对用户心理等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结构产生裂缝,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裂缝的发生,将有害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结构产生裂缝,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该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的确定;
步骤二,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计;
步骤三,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步骤四,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效果检测。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240kg/m3、粉煤灰90kg/m3、矿粉90kg/m3、水175kg/m3、砂720kg/m3、石1085kg/m3、减水剂8.8kg/m3、砂率40%、水胶比0.42、浆骨比33.5:66.5。
进一步,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量,优化配置了胶凝材料的种类及用量,混凝土水化热温升30.3℃。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在底板中布置6个温度监测点,温度记录从混凝土入模开始,首先记录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72h内,每2h测一次;72h~7d每4h测一次;7d~14d每8h测一次。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水化温升控制,在混凝土内外温差为25℃时覆盖保温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通过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计和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经过了试验和工程实践,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行之有效的,能够解决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结构产生裂缝的问题。本发明从结构设计及优化、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设计到施工过程有效控制,包括施工环境(温度、湿度及风速、日照等)的选择综合采取防治措施,充分利用裂缝控制的有利条件,改变了过去只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裂缝并不理想的状况,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将平时施工中不易做到、做好的工作一一落实到实处。此外,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跳仓浇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混凝土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本发明的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该地下室底板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的确定;
步骤二,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抗裂设计;
步骤三,温度监测及保温蓄热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4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粘度涂料用包装桶
- 下一篇:一种液晶面板周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