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2371.0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5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宜;陈志强;王铮;李林风;黄广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A61M5/15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5000 广东省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留置 导管 微量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防止留置导管与输液器具分离瞬间产生回血,以及在血管内留置期间血液回流而形成血栓或堵塞的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包括PICC等在内的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输液钢针的优良替代产品自1958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其优缺点均异常突出,其缺点主要体现为留置导管的凝血以及堵塞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严重的和大面积的、也是公认的。至目前,为静脉留置针应用而引发的并发症及消除其使用风险,已衍生形成正压接头及导管冲洗器两种主要的处置方案。两种处置方案中,其中以美国ICU医疗公司的可来福接头为代表的正压接头产品,包括著名的德国贝朗公司B.BRAUN或者美国BD公司的正压接头,并非真正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正压接头的使用是在输注器具与静脉留置针分离瞬间可产生反推作用,防止产生分离时的负压效应,阻止导管产生回血这种回血现象美国早期研究较为充分,称之为“注射器相关回血”,据韩伟等人在《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发表的论文《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分析比较研究》一文的实验数据就报道称,应用可来福正压接头的回血数是6%,而是用肝素帽封管的回血数竞达88%!该文章并未探讨长时间留置时的回血数,在江西、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监测到的大量临床数据证实,在输注器具与留置导管分离后30分钟,即可见回血进入留置导管中,这个比例高达74%以上。
这种回血是已知导致留置导管内产生凝血、形成血栓或堵塞的直接原因,这些凝血栓隐藏在留置导管末端,隐藏在我们并不透明的血管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而相对隐蔽。另外,静脉输液通常的绝对高度在100cm左右,换言之,输液时加注于留置导管内的压差约达10kPa,若不加以处理,这些凝血或血栓在多数情况下都被推回到血管内,明显的风险在于,这些凝血栓并不一定能在血管内碎解,它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也许正超过留置针所带来的便利。临床数据表明,现有技术方案的正压接头,效果是有限的,其益处局限于输注器具分离瞬间,而导管冲洗器冲洗留置导管的技术方案,不但增加了治疗费用和护理的劳动强度,还面临其使用方式间隔的6小时中血栓的形成风险仍然未能充分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同时能防止“注射器相关回血”以及留置期间的回血现象,即具备现有正压接头的性能同时,也具备长效防止留置时回血问题,无须使用导管冲洗器冲洗导管的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彻底解决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产生凝血、形成血栓或堵塞现象的留置导管防血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包含连接为一体的前接头、正压室和后接头,所述前接头为一外圆锥接头或外圆锥接头与内螺纹组合的锁紧式接头,或为以穿刺方式连通留置导管外端接口的异形接头,所述后接头为一内圆锥接头或内圆锥接头与外螺纹组合的锁紧式接头,所述正压室为一可产生正压的中空腔,中空腔内置有一具有弹性的可伸缩杯形囊,杯形囊有一囊腔,所述正压室一端连通前接头,另一端连通后接头,所述前接头、正压室和后接头三者连通构建一可供输液的直输通路,所述前接头与后接头之间设置有一输液通路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正压室内腔,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将由前接头、正压室和后接头构建的直输通路切换至缓释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正压室的中空腔腔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凹陷于腔壁的输液槽,该输液槽是输液通路的构成部分,其作用是防止囊腔在中空腔内膨大时,不致堵塞输液通路,液体可从凹陷的槽沟中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组件由导柱、后封、杯形囊、针管、弹簧、中封、中支撑板、前封和缓释阀组合构成,其中所述导柱轴向穿过杯形囊的封闭端中心并固定杯形囊,所述针管安装在导柱穿过杯形囊的一端,所述弹簧由导柱和针管穿过其内圈并置于杯形囊的囊腔内,其一端抵紧在囊腔一端,另一端固定在中支撑板上,所述杯形囊开口端周边与中支撑板密合相连,所述中支撑板与正压室的内壁密合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针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针管侧孔,前端为锋利的针尖。
进一步地,导柱在后接头内腔一端的端头处,设置有进液口,其与设置于导柱侧向的导柱侧孔连通,进液口是本发明连接输注器具时的药液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后封、中封和前封分别用于闭合或开启导柱侧孔、针管侧孔和针尖,所述中封和前封的横向厚度分别大于针管侧孔和针尖的孔径或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后封、中封和前封采用具有一定形变密封能力和可穿刺的高分子材料制造,医用橡胶为硅胶均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先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头破碎机衬板用合金
- 下一篇:伸缩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