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式的超临界机组稳压吹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02046.4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范文武;严正波;赵明;沈永庆;李富云;毛天;靳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临界 机组 稳压 吹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电厂领域,是针对超临界的一种在保证吹管质量的前提下,能缩短调试工期,节约燃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稳压或降压吹管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降压吹管在吹管过程中温度、压力参数变化大,有利于管壁杂质脱落、效果好等优点,但降压吹管压降系数大于1.4时的有效吹管时间比较短,一次一般只有40秒左右,吹管总次数较多,燃油消耗量大,并且降压吹管时的贮水箱水位控制较难,贮水箱温度变换较大,对金属寿命损耗也较大。稳压吹管有水动力工况较稳定、有效吹洗时间较长、可以提前投运制粉系统,节约燃油等优点,但也有工况扰动较小、用水量较大、热负荷较高超温、投入系统较多等缺点。
在常规的吹管过程中,根据《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电综[1998]179号中规定,稳压吹洗时,锅炉升压至吹洗压力,逐渐开启吹管控制门。控制门全开后保持吹管压力,吹洗一定时间后,逐步减少燃料量,关小控制门直至全关,一次吹管结束。一次吹管结束后,应降压冷却,相邻吹洗宜停留12h的间隔。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此吹管方式工期耗时长,燃油消耗较多,不利于当前节能降耗要求。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商业运行中除盐水损失量较小,设计时的除盐水制备能力普遍较小,一般在150t/h,而调试期间需用大量的除盐水用于管道冲洗及吹管,所以除盐水的制备能力也是制约吹管调试工期的瓶颈之一。
超临界锅炉对于点火前的冲洗要求较严格,冷、热态冲洗合格后方能点火。特别在调试期间,管道杂质、残渣、铁锈较多,需耗费大量的除盐水来进行锅炉冲洗。因此,对于一般电厂除盐水储存量为6000t左右(两个储水箱总和),冲洗阶段就需要1500t左右,储水罐底部约500t留有它用外,再由于持续制水能力有限,吹管能用水总量也是相对较少。
在稳压吹管过程中,由于稳压吹管用水量较大,一般在900~1200t/h,吹管大约可持续3.5小时左右。在常规的稳压吹管中,一直持续稳压吹管,当除盐水量接近1000t/h,就要开始停止稳压吹管,逐渐改为降压吹管并打靶。但由于稳压吹管扰动较小,吹管效果未知,打靶未必能合格,且剩余储水量较少,降压吹管次数有限,到时只能停炉后继续制水而再次吹管。这不仅延长了工期,而且也加大了燃油消耗量。
针对上述情况,发明了间歇式的超临界机组吹管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优化了个吹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为了在新机组调试期间,通过优化常规的吹管方式,达到缩短调试工期及节约燃油的目的。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超临界锅炉稳压吹管过程中,不停炉、不熄火,先利用暖磨时间进行降压吹管,暖好磨后,逐渐改为稳压吹管,在稳压吹管进行2小时或者消耗除盐水量接近2000t时,改为蓄能降压法,根据温度和压力的控制,对管道进行吹洗5~10次,在期间可打靶看看吹洗效果;再改为稳压吹管,在继续稳压吹管2小时或除盐水量接近1000t/h时,再逐渐改为降压吹管,降压打靶直至打靶合格。
本发明专利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专利能够在锅炉吹管调试阶段,缩短工期,节约燃油消耗;
本技术在国内某电厂已得到实施,在保证吹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调试工期,原计划停炉一次,停炉间隔约4天左右;在吹管期间,共用燃油372.6t,一般吹管用油大约在600t~900t左右,因此,可节约300(t)×0.8(万元)=240(万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超临界锅炉稳压吹管过程中,先利用暖磨的时间,采用蓄能降压法吹管,通过管道的冷热变换,对管道进行初步的吹洗;再通过稳压+降压+稳压的方式对管道充分的吹洗,后降压打靶合格,吹管期间,不停炉、不熄火。在稳压吹管进行2小时或者消耗除盐水量接近2000t时,改为蓄能降压法,根据温度和压力的控制,对管道进行吹洗5~10次,在期间可打靶看看吹洗效果;再改为稳压吹管,在继续稳压吹管2小时或除盐水量接近1000t/h时,再逐渐改为降压吹管,降压打靶直至打靶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未经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0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页呈现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烧嘴及烧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