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7559.0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0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辻野浄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K11/162 | 分类号: | G10K11/162;B3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音 使用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吸音体以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该吸音体容易操作并且吸音性优异。该吸音体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所述吸音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密度有所不同,而且所述一面与所述另一面的颜色有所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层叠了硬质层与软质层的多层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硬质层具有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所述软质层具有与稠密的部分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的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多层吸音材料中,由于不能容易地识别出哪一面为硬质层、哪一面为软质层,因此存在如下课题,例如,当在装置类上安装多层吸音材料时,搞错了安装方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5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且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所述吸音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密度有所不同,并且在所述一面与所述另一面上颜色有所不同。
根据该结构,例如,声音从吸音体的一面侧的密度较稀松的稀疏的部分进入,进入到吸音体中的声音由形成于另一面侧的、与稀疏的部分相比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反射。然后,所反射的声音再次于稀疏的部分中传播。而且,在该过程中使声音衰减,从而能够提高吸音性。此外,吸音体由一片构成。即,为被一体形成的吸音体。因此,例如与将稠密的部分和稀疏的部分被分别形成的材料交替层叠而得到的吸音体相比,无需实施对层叠界面的紧贴性等的管理,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此外,一面的颜色与另一面的颜色有所不同。即,与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颜色、和与稀疏的部分相对应的颜色有所不同。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出在吸音体中哪一面为与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哪一面为与稀疏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因此,例如在将吸音体配置在装置类上时,不会搞错吸音体的疏密方向,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安装。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被安装在装置中,在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之中,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上的面为与所述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并且在与所述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上实施了着色。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密度较为稠密的部分的面被配置于装置侧,因此密度较为稀松的稀疏的部分成为表面侧。而且,由于吸音体相对于装置的安装面侧被实施了着色,因此能够在将吸音体安装于该装置中时不搞错吸音体的安装面的条件下进行配置。此外,由于吸音体的被实施了着色的面侧通过向装置的安装而被隐藏,因此无法目视观察到被实施了着色的面。因此,无需特别地限定进行着色的颜色,从而能够应用价格较低的着色材料。另外,作为安装有吸音体的装置,除了各种设备类的外壳部件之外,还可以应用驱动头或电机等。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为所述纤维的密度,所述纤维被实施了着色。
根据该结构,由于密度不同的纤维本身被实施了着色,因此稠密的部分看起来比稀疏的部分浓。由此,在具有稠密的部分的面与具有稀疏的部分的面上,颜色看起来不同,从而容易辨别。此外,由于无需在形成吸音体后进行着色,因此能够节省工时。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包含所述稠密的部分、和与稠密的部分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的部分,在所述稠密的部分中,与所述稀疏的部分相比更多地含有纤维的长度较短的所述纤维。
根据该结构,例如通过在抽吸纤维的同时进行形成,从而使较短的纤维偏向一方,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稠密的部分和稀疏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75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