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加热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5963.4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兵 |
主分类号: | A47J36/26 | 分类号: | A47J3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23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加热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加热底座。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汤桶加热通常是运用蜂窝煤、液化气、天然气等燃料进行直接加热,其烟道处加有吸烟机将烟直接排出,同时带走大量的热量,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如运用液化气和天然气等燃料进行加热时,当汤桶需要进行保温时,只能将火调小,而不能运用加热器达到保温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加热底座,通过对加热器内部结构上的改进,使该加热器能缩短汤桶内汤的沸腾时间,同时能减少燃料的使用,在保温阶段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节能加热底座,包括支架、保温座,保温座安装在支架上;其中保温座为中空的壳状结构,包括座体底部和侧壁,侧壁的上安装有排烟管,所述的保温座的内部空间安装有烟道系统,烟道系统与排烟管连接。
所述的座体底部上包括炉头和受热器,炉口穿透座体底部,受热器和炉头分别安装在座体底部上下两侧,且受热器和炉头的中空部在座体底部投影区域都覆盖炉头。
所述的烟道系统包括安装在座体底部的底部烟道和安装在侧壁的侧壁烟道;其中底部烟道的入口处进烟口在座体底部上表面,出口与侧壁烟道相通;侧壁烟道的另一头与排烟管连接。
所述的座体底部还包括吸烟机,安装在座体底部的下表面,其中底部烟道的出口连接在吸烟机吸风口处,侧壁烟道通过底部出烟口连接在吸烟机出口处。
所述的底部排烟口在侧壁上的连接处与排烟管在侧壁上的连接处位于侧壁两对角上,所述的侧壁烟道至少有两根,分别于排烟口和排烟管连接。
所述的底部烟道呈圆弧形结构。
所述的保温管道呈倾斜结构,与水平面呈20~40°角。
所述的受热器的内侧面连接有受热管。
所述的受热管至少有四根,成矩形分布。
所述的保温座的外壁上有保温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汤桶放在该高效节能加热底座的保温座上,保温座内部充满水,通过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在炉头中燃烧对汤桶进行直接加热,同时通过受热器吸收部分部分热量,特别受热器中四根受热管直接受作用于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受热器的温度成倍上涨,进入保温座中热烟在保温座中盘旋,可以进一步对汤桶底部进行加热。热烟通过在座体底部中心的进烟口进入座体底部内的盘形烟管,使保温座中的水进一步吸收热量,盘形烟管连接在座体底部下侧面的吸烟机连接,防止热烟盘旋在保温座底部,避免热量倒流到炉头阻止天然气或液化气充分燃烧,避免了一氧化碳的产生和能源的浪费。热烟经过吸风机进行保温座侧壁的保温烟管内,然后从排烟管流出,保温座中的水可以进一步的吸收热量,这样保温座中的水被加热温度升高,保温座在燃料燃烧加热时,可以吸收热量,对汤桶进行热传递加热。使能量最大化地作用于汤桶,不仅能够减少燃料的燃烧,而且还能缩短汤桶内汤的沸腾时间;在燃料停止燃烧时,可以通过保温座释放能量,对汤桶进行热传递,达到相对保温的效果。同时在保温座的外壁设置一层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保温座中受热器、底部烟道和保温烟道的设计,增加了保温座的受热面积和受热时间,最大化的吸收热量,同时通过保温座设置保温层,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达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受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烟道示意图。
其中:1-支架,2-保温座,3-座体底部,4-侧壁,5-排烟管,31-炉头,32-炉口,33-受热器,34-受热管,35-进烟口,36-底部烟道,37-吸烟机,38-底部出烟口,41-保温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节能加热底座,包括支架1、保温座2和排烟管5,保温座2安装在支架1上,排烟管5固定在保温座2上,保温座2包括座体底部3和侧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兵,未经刘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5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