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浅水典型生态系统游泳生物多样性的采集装置和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95464.5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平;黄小平;江志坚;刘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7/00 | 分类号: | A01K77/00;G01N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黄培智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浅水 典型 生态系统 游泳 生物多样性 采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海洋生态科学和水产渔业科学领域,尤其是涉及到浅水游泳生物的采集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该采集装置监测浅水典型生态系统游泳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索新的海洋生态监测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尝试,其中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及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尤为重视,包括基于鱼类等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方法和基于鱼类等特定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目前,人们大多使用大型游泳生物网采集鱼类等游泳生物,对海洋、江河的生态系统进行监测。
授权公告号为CN20168289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江河底层生物采集网。该采集网网衣的进口处装有网口支架,网口支架底部装有钢辊,网衣进口处中部装有流速计,网衣的后部固定有收集器,网口支架用纲绳与浮筒和浮标相连接,钢辊用纲绳与铁链和锚相连接。江河底层生物采集网操作简单,可对河流底层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以及底层鱼类产卵场和产卵效果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申请号为201220753430.7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采集装置,具体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采样网,包括网口圈、固定圈和设置在网口圈和固定圈之间的编织网,所述固定圈上设置有收集网和收集袋,所述收集网的端部形成一个收集口。该款采用装置适用于小型海洋生物的采集,海洋生物从网口圈形成的进口进入,通过编织网形成的空间后,通过收集口,进入收集袋。
申请号为201110425291.5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鱼类幼鱼捕捞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圆桶的侧面开孔,孔的位置靠近圆桶的桶口位置;将圆桶安装在拖网尾部的囊网后部;在自然水域中采用单船拖网的方式进行拖网作业;起网收集圆桶中的捕获的鱼类幼鱼。
这些基于海洋生物监测的采集装置,在指示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上固然可行,但其主要使用方法——拖网作业仍有较大局限性。特别是对于海藻场、海草床等浅水和潮间带一类的特殊生境,拖网作业对生境有较大的干扰,有些特殊生境如珊瑚礁、红树林等则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也会对生境有很大的干扰甚至破坏。对于珊瑚礁鱼类调查,目前虽然有使用潜水目测的方法,但该方法具有随机性,受悬浮物浑浊度影响,潜水同时受天气影响等。
发明内容
为了在监测浅水游泳生物的多样性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典型生态系统生境的干扰和破坏,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放置型游泳生物采集装置,包括网衣和笼体架,其特征是:所述笼体架包括若干根支架杆;所述笼体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设标记物的连接件;所述网衣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支架杆的固定件;所述支架杆穿过所述固定件,使所述网衣包裹在所述笼体架上;所述网衣上设有若干个采集口和一个取样口,采集口设在两条所述支架杆之间,取样口设在笼体架的下方;所述采集口上还设有向笼体架内部延伸的倒须边;所述支架杆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笼体架的固定杆。
为了让采集装置无需使用时能便于存储,优选的是,所述支架杆是可折叠式的支架杆。
为了利用上述的采集装置监测浅水游泳生物的多样性,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监测方法:
首先将上述的采集装置放入浅水典型生态系统布置好的研究区域,将固定杆插入沉积物以固定采集装置,用绳将指示用的浮球连接于笼体架顶部的连接件上,以指示水下采集装置的位置,在研究区域内布设若干个采集装置,最后回收采集装置,打开取样口收获样品。通过对鱼类等游泳生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功能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反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本发明公开的放置型游泳生物采集装置,拆卸简易、携带方便且可重复利用。利用该放置型采集装置监测浅水游泳生物的多样性时,工作强度小,在大潮低潮时固定放置于潮间带,或在浅水水域通过潜水等方式固定于水底,并通过浮球指示水下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后回收装置即可;不损伤、致死鱼类,减少了对鱼和底栖动物造成损失,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典型生态系统生境的干扰和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钢制圆盘;2-支架杆;3-网衣;4-采集口;5-倒须边;6-第一导环;7-第二导环;8-固定杆;9-取样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5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