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94378.2 | 申请日: | 2014-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肖荣;郑启旺;徐宏爱;张睿曦;王李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1/08 | 分类号: | B65B1/08;B65B57/20;B65G27/02;B65G27/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学彪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剂 药品 补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
背景技术
药粒包装入瓶是药厂片剂车间非常重要的包装工序。如果出现缺粒的药流入市场将会给企业声誉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在传统的检测工序中,都是依靠人工对缺粒进行检测,效率非常低,工作强度非常大,而且由于长时间靠眼睛盯着生产线的药粒,人很容易疲劳,容易发生漏检的情况,已不能满足现代工艺的检测要求。
目前,制药厂对其生产的每一瓶药都额外赠送一粒,以弥补人工检查的不足,姑且不论此能否彻底解决缺粒药流入市场的问题,但却增加约1%制药成本,已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经营、市场化竞争的要求。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药粒包装入瓶人工对缺粒进行监测效率低,容易发生漏检的缺陷,提供一种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所述补药装置包括药片料斗、振动装置和药片出料口,所述振动装置连接所述药片料斗,所述药片料斗包括圆环形外壳和螺旋形振动板,所述螺旋形振动板设置在所述圆环形外壳的内侧,所述药片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药片料斗的出口处,所述药片出料口连接所述螺旋形振动板。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减震垫脚,所述振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垫脚。
更进一步的,所述振动装置为电磁振动台。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药粒包装入瓶装置,所述药粒包装入瓶装置包括漏斗,所述漏斗设置在药瓶的正上方,所述药片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漏斗的入口处。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结构简单,补药效率和精度较高,通过控制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在特定频率和振幅的共同作用下,预先放置在螺旋形振动板中的药粒会沿着螺旋边缘一粒一粒的数出,进入瓶装药下漏斗中,从而完成补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片剂药品缺粒检测系统应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片剂药品缺粒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补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补药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补药装置包括药片料斗31、振动装置32和药片出料口33。振动装置32连接药片料斗31,优选的,振动装置32为电磁振动台。药片料斗31包括圆环形外壳和螺旋形振动板,螺旋形振动板设置在圆环形外壳的内侧,药片出料口33设置在药品料斗1的出口处,药片出料口33连接螺旋形振动板。其中,还包括减震垫脚34,振动装置3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垫脚34。
还包括药粒包装入瓶装置,药粒包装入瓶装置包括电机和转盘1,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盘1,一个通孔只能容纳一个药粒通过。转盘1的下方设置有漏斗4,转盘1的通孔连接漏斗4的入口,漏斗4的出口设置在药瓶5的正上方。有多少通孔就可以容纳多少药粒通过,从而可以控制药瓶中药粒的数量。药片出料口33设置在漏斗4的入口处。
利用了螺旋形振动盘在特定的频率和振幅下,可将药粒快速数出的特点,设计完成了由单片机控制的自动补药装置。
本发明的片剂药品缺粒补药装置结构简单,补药效率和精度较高,通过控制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在特定频率和振幅的共同作用下,预先放置在螺旋形振动板中的药粒会沿着螺旋边缘一粒一粒的数出,进入瓶装药下漏斗中,从而完成补药动作。
其中,本发明的补药装置3设置在药粒包装入瓶装置上,药粒包装入瓶装置包括电机和转盘1,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盘1,转盘1上设置有通孔。检测系统包括工控机、检测装置2和补药装置3,检测装置2包括相机和同步编码装置,同步编码装置设置在电机上,同步编码装置连接相机。相机设置在转盘1的正上方,相机连接工控机,工控机连接补药装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4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