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脐疗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9857.5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7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牟秀云;贾红玲;张永臣;张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臣;牟秀云;贾红玲;张学成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00;A61P11/02;A61P37/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 鼻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脐疗药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中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其形成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据国内外调查与研究认为本病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目前支气管炎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三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存在一定联系,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可诱发哮喘,二者合并出现时常将其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中,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对常见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及药物过敏等。三种疾病病程均较长、缠绵,临床不易彻底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西医主要治疗方式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此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引发本病的根源;虽短期临床疗效较易获得患者满意,但往往较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对于哮喘病而言,西医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以达控制症状,预防哮喘发作,维持正常肺功能,保障正常活动,尽量使呼气峰值流速(PEF)的昼夜变异率低于20%;故西药治疗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本病的病因,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需长时间应用西医药物,医疗费用较高。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西医治疗手段中最常用的是抗过敏药物,其治疗原理与以上两种疾病相似,亦不能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根除,仅能改善临床症状,且长期应用本类抗过敏药物容易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喘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辨证当重在肺、脾、肾三脏,由肺而脾而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肺为气之主,为贮痰之器,肺失治节,本病在肺时症状以咳嗽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在脾症状以咯痰为主;肾为气之根,生痰之本,在肾症状以气喘为主。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促。故本病标在肺,制在脾,本在肾,治当补肺健脾、平喘止咳。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形成主因是宿痰伏肺,每遇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而触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使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故治当止哮平喘、降气化痰、补正祛邪;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主要成因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且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亦可致肺气虚,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故鼻鼽病变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常虚实夹杂,治疗时亦应通利鼻窍、扶正祛邪,同时佐以补肺气、固卫表。
中成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报道中,均显示疗程较短、见效较快、疗效安全可靠,且有标本同治的效果。但现有中成药治疗时多为汤剂且方药组成成分较为复杂,故临床使用时患者不太方便,且在煎熬时常因煎煮方法不当而致药效降低,临床中使用的散剂、颗粒制剂虽然服用较为方便,但临床疗效较低,无法起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上述药物和治疗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本发明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脐疗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主要由干姜、细辛、远志、白芷、炒白芥子、人参、黄芪、茯苓、薄荷等原料药制成。经提取挥发油、混合、加水浸泡、煎煮、提纯、干燥等操作最终制得产品。本发明药物为粉剂可直接用于脐部给药,临床应用方便,便于携带,成本较低,具有补肺健脾、平喘止咳、通利鼻窍、止哮宣肺、降气化痰、补正祛邪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鼻塞、多涕、头痛、头昏等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疗效持久,经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臣;牟秀云;贾红玲;张学成,未经张永臣;牟秀云;贾红玲;张学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9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耐热高韧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的继电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