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散热器热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9023.4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2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驰;左敦稳;孙玉利;左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18 | 分类号: | G01N2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散热器 性能 测试 方法 装置 | ||
1.一种LED散热器热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制作一个纯铜材料的加热块,在加热块内嵌装电加热管,并以加热块的端面作为加热面模拟LED芯片热源;将加热块放置于容纳盒内,周围裹有绝热材料,以使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几乎完全传递至铜块端面,调节电加热管所接电源电流大小以改变到达加热面的热流密度大小,模拟不同功率的LED芯片;
其次,将被测散热器放置在加热面与螺杆之间,散热器受热面对准纯铜加热块的加热面,并使加热块中心轴线与螺杆轴线对齐,加热面与散热器底面均为抛光面,拧紧螺杆使散热器与加热面紧密接触,固定散热器同时也减少了加热面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螺杆安装在活动横梁上,活动横梁套入导杆;
所述容纳盒、导杆均固定在一个可旋转的台架上,旋转架与支撑架通过铰接孔铰接,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利用旋转架与支撑架上各自的定位孔,使两者以铰接孔为中心作相对旋转,此时散热器也会随之旋转至一定角度,利用螺杆夹紧力,能使其不易滑脱,以便测量散热器在倾斜放置时的散热性能。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用LED散热器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2)以及U形结构的旋转架(3),两个支撑架(2)利用螺钉固定在底座(1)两端,每个支撑架(2)上对称设有第一铰接孔(201),旋转架(3)的两侧相对位置处也有相配的第二铰接孔(301),支撑架(2)和旋转架(3)通过螺栓、螺母实现铰接相连;在支撑架(2)上,以第一铰接孔(201)为中心,90°内均匀分布了多个第一定位孔(202),旋转架(3)的两端也相应各有一个第二定位孔(302),将第一与第二定位孔之一相对,插入止动销(4),即可使旋转架(3)旋转并固定在所需的测试角度;
一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导杆(5)、活动横梁(6)、螺杆(7)和压块(8);两个导杆(5)的一端分别嵌入旋转架(3)两侧的插槽中并与旋转架底面(303)垂直,活动横梁两端的方孔(601)套装定位在导杆(5)的另一端上,螺杆(7)旋过横梁(6)中间的螺孔(602)与散热器(13)的一端相抵,在螺杆(7)顶端与散热器之间加装有隔热压块(8);
一热源模拟装置;该热源模拟装置包括容纳盒(9)、加热块(10)、电加热管(11)和绝热材料(12);加热块(10)放置在容纳盒(9)内,周围包裹有绝热材料(12),加热块(10)中嵌入有电加热管(11),容纳盒(9)放置在所述旋转架(3)上并能随旋转架等角度旋转,加热块(10)的上表面(1001)与散热器的另一端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定位孔(202)数目取决于所需的测试角度,且两侧支撑架(2)上的第一定位孔(202)位置是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方孔(601)应比导杆(5)上端截面略大,以使活动横梁(6)能沿着导杆(5)自由滑动定位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散热器检测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杆(5)两侧均加工有卡口(501),在螺杆(7)拧紧后,使活动横梁(6)不易滑脱。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放置在螺杆(7)下端和被测散热器(13)之间的压块(8)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作以防止热量通过螺杆传递,增大测试误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块(10)为凸形,材料为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纯铜,其上端面与散热器相接触的加热面(1001)为抛光面,形状和尺寸按LED芯片实际形状和尺寸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容纳盒(9)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旋转架(3)的底面(303)上,以防止倾斜时发生滑移,并且一侧开有方便电加热管插入到加热块中(10)的圆孔(90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绝热材料(12)为聚氨酯泡沫,将聚氨酯泡沫剂灌入容纳盒(9)内,一段时间风干后,即可形成固体状的聚氨酯泡沫,其导热系数<0.035W/(m·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90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汗后保持干爽内衣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型变压器的器身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