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污水灭菌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8183.7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良贵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6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水 灭菌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污水灭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澡洗衣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许多地区及城市水源水量不足,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环境基础设施又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速度,致使生活污水成为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生活污水浑浊、深色、具有恶臭的气味,微呈碱性,一般不含毒物,所含固体物质约占总重量的0.1%-0.2%,有机物大致占60%左右,而在其全部悬浮物质中有机成分几乎占总量的3/4以上,居民小区污水中的杂质主要是纤维素、油脂、肥皂和蛋白质及其分解物;而无机杂质以泥沙、碎屑及其溶解盐类居多,所以极适宜于各种微生物的繁殖,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卵。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可是单纯的物理法或化学法或生物法处理污水,处理效率低,处理效果差,出水不能达到排放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灭菌处理方法,使其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能够为后续再次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灭菌处理方法,其具有操作工艺流程简单、操作便捷、对有机物以及细菌去除的效率高,处理效果好,运行也较为稳定,能够为水体的后续提供安全、卫生的水源。
本发明一种生活污水灭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废水进入格栅,去除大的悬浮物;
b.出水经过提升泵房进入沉砂池,透过沉砂池中的隔离网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
c.出水进入初沉池,对污水中的以无机物为主的比重较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d.出水进入曝气池,向池水中加入硫酸铜、螯合铜、乙醇和二氧化氯的混合溶液,待40-50分钟后出水;
e.最后进入二沉池,去除悬浮物。
本发明一种生活污水灭菌处理方法的有益效果:
1)采用的工艺流程简便、操作性很强,能够保证水体清洁的同时,在水中加入硫酸铜、螯合铜、乙醇和二氧化氯的混合溶液能够消除水中病原体和寄生虫,降低病毒传染的几率,同时为二次应用(绿化、城市清洁、或者农业使用)提供良好的水源;
2)操作工艺流程简单、操作便捷、对有机物以及细菌去除的效率高,处理效果好,运行也较为稳定,能够为水体的后续提供安全、卫生的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本发明一种生活污水灭菌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1)废水进入格栅,去除大的悬浮物;2)出水经过提升泵房进入沉砂池,透过沉砂池中的隔离网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3)出水进入初沉池,对污水中的以无机物为主的比重较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4)出水进入曝气池,向池水中加入硫酸铜、螯合铜、乙醇和二氧化氯的混合溶液,待40-50分钟后出水;5)最后进入二沉池,去除悬浮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良贵,未经刘良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8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