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配备RFID设备中的时钟同步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5590.2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2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克莱门斯·布雷托夫斯;彼得·蒂林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7/00 | 分类号: | H04L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王波波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备 rfid 设备 中的 时钟 同步 | ||
1.一种用于在配备射频识别RFID的设备中进行时钟同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量从外部时钟产生的场时钟频率和从内部时钟产生的内部时钟频率之间的差值;以及
响应于所测量差值,在配备RFID的设备中产生输出比特,其中所述产生输出比特包括响应于所测量差值,调整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特长度,使得输出比特的平均比特长度误差在预定阈值以下,其中所述调整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特长度包括:向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添加时钟周期,或从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移除时钟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整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特长度包括:
如果外部场时钟频率小于内部时钟频率,则向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添加时钟周期;以及
如果外部场时钟频率大于内部时钟频率,则从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移除时钟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主动调制将输出比特调制为调制后的信号,其中所述调制输出比特包括产生电磁场;以及
通过所述电磁场发送调制后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备RFID的设备包括非接触智能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配备RFID的设备的天线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从所接收的无线信号得到外部场时钟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备RFID的设备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NFC模块的天线接收NFC无线信号;以及
从所接收的NFC无线信号得到外部场时钟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备RFID的设备包括:晶体振荡器,配置为提供具有内部时钟频率的内部时钟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备RFID的设备是移动手持通信设备。
9.一种配备射频识别RFID的设备,包括:
时钟差值测量单元,配置为测量从外部时钟产生的场时钟频率和从内部时钟产生的内部时钟频率之间的差值;以及
调制器,配置为响应于所测量差值,产生输出比特,其中所述调制器包括:比特长度调整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所测量差值,调整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比特长度,使得输出比特的平均比特长度误差在预定阈值以下,其中所述比特长度调整单元还配置为向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添加时钟周期,或从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移除时钟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备RFID的设备,其中所述比特长度调整单元还配置为:
如果外部场时钟频率小于内部时钟频率,则向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添加时钟周期;以及
如果外部场时钟频率大于内部时钟频率,则从输出比特中的至少一个的非移位信号部分移除时钟周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备RFID的设备,其中所述配备RFID的设备包括非接触智能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备RFID的设备,还包括配置为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其中所述时钟差值测量单元还配置为从所接收的无线信号得到外部场时钟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备RFID的设备,其中所述配备RFID的设备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其中所述NFC模块包括配置为接收NFC无线信号的天线,且其中所述时钟差值测量单元还配置为从所接收的NFC无线信号得到外部场时钟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备RFID的设备,还包括:晶体振荡器,配置为提供具有内部时钟频率的内部时钟信号。
15.一种手持通信设备,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备RFID的设备。
16.一种手持通信设备,包括:
晶体振荡器,配置为提供内部时钟信号;以及
近场通信NFC模块,包括:
天线,配置为接收NFC无线信号;
时钟差值测量单元,配置为从所接收的NFC无线信号得到外部场时钟频率,并测量外部场时钟频率和内部时钟信号的内部时钟频率之间的差值;以及
调制器,配置为响应于所测量差值,产生输出比特,其中所述调制器包括:比特长度调整单元,配置为响应于所测量差值,向输出比特之一的非移位信号部分添加时钟周期或从输出比特之一的非移位信号部分移除时钟周期,使得输出比特的平均比特长度误差在预定阈值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XP股份有限公司,未经NXP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55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